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孟诜养生传奇

来源:未知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06-27 浏览量:

孟诜养生传奇

作者:    常文理
 
      公元713年,距今1300年前的某日,在今汝州市陵头乡孟庄村,一位93岁的老人即将辞世。一家男女老幼都陪伴在他的床前,都十分惊慌,有的焦急万分,有的悲伤流泪,有的则拉着他枯瘦的双手,不肯让他离去。有的则大声的呼唤着,希望他从昏迷中醒来。这时老人突然从昏迷中清醒,他望望身边的亲人们,声音微弱的说道:“你们不要怕,我不会马上死去的。”说罢,他又望着坐在自己身边的孙子,对别人说:“你们都先到外边去,我有几句话要单独对孟安说。”
     别的亲人们见他又醒了过来,心中略觉安慰,都很听话的走了出去。见屋里只剩下了孙子孟安,这位老人拉着孙子的手,一字一句的说:“孩子,眼看我将不久于人世,但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今天要交待于你。”孟安急忙抱着老人,满面流泪问道:“爷爷,你有什么事呀,孙子一定牢记在心。”这位老人喘息着说:“我这一生,虽然做官为宦几十年,但我都不很看重,唯有我呕心沥血整理出来的《食疗本草》一书,和我历经千万次实验才酿造出的养生酒药方,才是我的一辈子心血,它们虽然不能经家治国,但它们却可以治疗天下生灵,让老百姓一生健康。我现在把这本书和这个药方传给你。我死之后,你要珍贵保存,如果能在它们的基础上,你再发扬光大,造福百姓,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孙子孟安听了这番话,激动万分。他平时也对爷爷的《食疗本草》一书和养生酒药方的事略知一二,但书中的全部内容和养生酒药方的具体配制,并不是十分清楚,现在爷爷要将它们交给自己,他又怎能不激动。他颤抖着嗓音说:“爷爷,您放心孙子一定谨记你的教诲,将《食疗本草》和养生酒药方长传于世,造福苍生。”
    老人听后,面呈喜悦,于是提着精神,将一本手抄的《食疗本草》和养生酒药方交给了孙子孟安,随后瞑目辞世。
    这位老人就是后人们敬仰的中国最早的医学家、饮食家、营养家、食疗专著《食疗本草》的著作者孟诜。
     孟诜是唐代汝州人,他的父亲叫孟矅,是个饱学之士,后明经擢第,拜学官,在父亲的影响下,孟诜小时候非常聪明有悟性,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另有一奇癖,就是十分爱好医药之书,重视养生之术。例如他通过长期观察,发现鸡、鸭、鹅、鱼、羊奶、萝卜、茶叶、柿子、黑豆、绿豆、荞麦等食物,都是可以治病的药物,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治病。当地有一位妇女,产后身体羸弱,长年卧床。孟诜得知后,就交给那妇女一种光石粉,让他将光石粉搅拌饭食喂鸡,嘱咐说:“用这光石粉和饭食喂一段时间后,你就将鸡杀后吃掉,连续吃一段时间,你的病就会好起来的。那妇女按照他的吩咐,吃了一个月后,果然能下床走动,又吃了一段时间,竟然全好了。现代有一种说法,说多吃萝卜可以让人肌肤白净细腻,其实早在1300多年前,孟诜就发现了这个秘密。现代人喜欢喝茶叶,原来1300年前,孟诜就发现茶叶喝后可以利大肠,去热解痰,如果用煮后的茶叶水再煮粥喝,对人身体最有好处。孟诜发现:山中的柿子,可以补虚劳不足。如果是红柿子,可以补气,续经补气。如果是晒后的干柿子,可厚肠胃、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黑豆是我国最普通的粮食,太平盛世,粮食丰收时,人们喜食大米、白面,常用黑豆喂牛喂马,而孟诜却发现,黑豆是有益于阳道的药物,常吃黑豆,可以增强性功能,黑豆还让人长生。在流传于后世的《食疗本草》残卷中,孟诜在:“木瓜条”中介绍:木瓜性温,主治霍乱,涩痺风气。又说:如果脐下绞痛,可以用木瓜一片,桑叶七枚,大枣三个中破,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顿腹之即差。“差”即是好的意思。当时汝州知州的儿子发热咳嗽,肚大印青,长期不思饮食,经多位名医长时间的诊治,都认为该儿患的是伤寒,但就是治不好,眼看小儿奄奄一息,性命难保,知州大人焦急万分,束手无策。这时有人推荐孟诜说:“这个人往往有奇方可治疑难杂症。”知州连忙请来了孟诜,让其为儿子治病。孟诜诊断后,先开了一副煮萝卜水,让他儿子饮用,后又开了一副“陈皮、知母、黄连、鸡内金、淡竹味、熟大黄”的药方,让其煎服,一日两次。知州儿子连服三天,病情大轻,又服两天,完全康复。孟诜的名字,从此流传更广。在古代,药又被称作“毒”。这里说的“毒”指的是药物的偏性,如寒热温凉,酸苦辛咸等等,使用的好当然能治病,但若把握不好,反倒招灾引祸。因此,古代许多医家都提倡“祛邪用药,补养用食。”而孟诜用食物治疗人们的疾病,就避免了药物“毒”性。孟诜用食物为人治病,既用不着花很多钱,又非常有效果,所以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和敬仰,他的家里经常挤满了很多贫穷的百姓,求他治病祛疾。
    有一次,孟诜到家乡的北部大山里去采集中草药。在嵩山深处,忽然碰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身背一个竹篓,往一处悬崖峭壁上攀登。孟诜见他也是一位采药者,心生好感,老远就担心地喊道:“老人家,小心点”。那采药老人回头冲他一笑,说:“没事的,年轻人,你若也是采药的,请顺着这条山道上来,这上边可是有好多神药哩!”
    孟诜果然遵照那采药老人的指点,也攀爬上了山峰,真的在山峰的一处缓坡上,看到了很多不寻常的中草药。孟诜凑到那位老者身边,见采药老者已采集了多半篓的中草药。那采药老者年约六十多岁,却身体壮健,面色红润,一点儿不见老态。孟诜 心中喜欢,料定这位采药老者肯定是位精通养生之术的奇人。他用求教的口气问道:“敢问老先生是哪儿人,如此年纪还到这深山老林里采集草药。可是一位医者?”那采药老者听后,哈哈笑道:“我不是中原人,听说这嵩山深处有珍贵中草药,所以不畏艰险,前来采药,已经多次了。”孟诜听那老者口音,竟带着陕西味道,突然想起,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有位神医,名叫孙思邈,是位闻名朝野的大医者,听说他总结了从前的不少医学知识和经验,收集方药,针灸内容,编著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书,书中首列妇女、幼儿疾病,还创立脏病、腑病分类。是位了不起的大医神医。自己早知道了他的大名,只是还没有与他见过面,莫非眼前这位老者就是孙思邈?想到这儿,孟诜心中非常激动,他仔细端详这位老者,更加敬慕的问道:“敢问老先生,可是京兆华原人?”那位老者又是一阵大笑,说道:“年轻人,你认识我?”孟诜摇头说道:“不认识,只是我听说华原有位神医,名叫孙思邈,经常到全国的大山里采集中草药,晚辈听您老人家的口音是京兆口音,心中猜测罢了。”那采药老者听了这话,便直爽地说:“看来你是位悟性很高的人,老朽便是你说的孙思邈,借嵩山这块宝地,寻找草药来了。”
    孟诜闻听,心中大喜,伏地便拜。说道:“晚辈孟诜,早知先生大名,几欲前往拜访,只是路途遥远,难以实现夙愿,不想今日在这儿幸遇……”孟诜尚未说完,孙思邈惊喜地上前拉住了他,说:“你就是这一带百姓传说的孟诜,老朽也早听说你用食物调配,可以治人疾病,不期在这儿见面,真是上天赐的机会。”
     孟诜和孙思邈从此相遇相知,虽然孙思邈比孟诜大了四十多岁,二人年龄悬殊很大,但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志趣是他们从此成了忘年交。
当天,孙思邈随孟诜来到汝州,在孟诜家里住了三天,在这几天里,二人几乎每天日夜长谈,相互交流对医学的研究心得。孟诜从孙思邈处获得了丰富的医学理论以及经验知识,而孙思邈也对孟诜的食疗养生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老朽今年已近古稀,虽然掌握了不少神奇妙方,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但这都是疾病散发时不得不做的疗治之方,你能在人们日常饮食中采用食疗之法,教人养生而少生疾病,将疾病控制在前期,实属难得 ,希望你不要放下这种研究,将来你的名望肯定会超过老朽……”
孟诜急忙谦虚的说:“不敢,不敢!希望前辈今后不吝教诲,教我长进。”
     从此之后,孟诜就与孙思邈结下了忘年之交,二人不断见面,一起互相切磋医学。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辞世于公元682年,享年一百零一岁。他们的友情一直持续将近半个世纪。
    孟诜从小博闻强记,经史子集无所不通,按说早早考中进士,弄个一官半职并不难,但他因为喜爱钻研食疗,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食疗养生之术的研究之中了。所以直到50多岁才考中进士,做了个长乐县尉的小官。
     孟诜做长乐县尉时间不长,朝廷便提拔他到朝中做了凤阁舍人。凤阁舍人是中书省的官员,掌握官员进奏,参议表彰,起草诏书、劳问有功将帅、监察天下冤狱的大权。那时候,虽然唐高宗是皇帝,但他因为常年患头晕症,不能上朝视事,实际上朝中大权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
有一天退朝之后,武则天单独把他留了下来,问他说:“孟卿,听说你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还精通食疗养生之术。圣上想让你进宫陪伴两个皇儿读书,另外两个皇儿身体孱弱,也请孟卿能想个办法,让他们的身体强健起来。”
      两个皇子一个叫李显,一个叫李旦。孟诜进宫陪读后,和李旦处得非常亲密,他见李显和李旦身在皇宫,整日锦夜玉食,但身体都不是很好,便根据食疗养生知识,为他们配制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之方,然后进呈皇帝。武则天看了这个配方,非常怀疑,问孟诜说:“看这配方的材料,都平凡无奇,有些材料还很粗陋,不堪,是山野之人食用的,果真能让两个皇子身体强壮起来吗?”孟诜对道:“皇上不妨依此要方,让两位皇储吃上一段时间,如果他们到时身体强健不起来,臣愿领罪。”
     武则天心存疑虑,但还是将孟诜的食疗配方交给朝中尚药局,让他们为二位皇子照此方配膳。尚药局的御医们见配方非常简单,但也没有什么毒性,便按照此方配膳,供二位皇子一日三餐食用,谁知道连续食用三个月后,皇子李显、李旦身体逐渐强健起来,身体强健,自然精神焕发,读过的书也就记得深切。
     武则天见两个儿子生龙活虎的样子,心中自然高兴,对孟诜也就重视起来。刚好这时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得了消渴症,尚药局的御医们费尽了脑筋合力治病也不见好。武则天便想起让孟诜 为母亲治病,看看他的医道如何。于是便将孟诜叫到宫中,亲自安排孟诜为母亲治病。孟诜也不推脱,为杨夫人诊断后对武则天说:“夫从的消渴病主要是由丹毒引发的,来得猛烈去得也快,为臣只须用三道药膳,保证三个月后夫人的病就会痊癒。”武则天一听,沉着脸说:“你可有把握?否则本宫可要治你欺君之罪。”孟诜坚定的点点头,说:“臣不戏言。”
孟诜先用药膳去了杨夫人腹内的丹毒之气,接着用一道橄榄枸杞茶,为杨夫人清肺生津、利咽解毒、滋肾益精,缓解了病人的上消之渴,又用一道山药沙参猪肚汤,山药健脾,沙参益胃生津,猪肚大补脾胃。杨夫人用后,病症大轻。最后再用一道甲鱼熟地汤。这道汤大补肾阴,而杨夫人正是肾阴亏损,如此一补,杨夫人的病症全都消失了。
     武则天见孟诜三副药治好了母亲的病,心中大喜,便封孟诜为大食医,除在朝中任凤阁舍人外,又掌管朝中尚药局大事。有一天,凤阁侍郎刘袆之患病在家休养,孟诜闻知消息,便到刘府去问候。刘袆之是武则天的心腹大臣,很得武则天的倚重,他见孟诜到府问候,知道孟诜臣道高明,便想让孟诜替自己治病,因此非常热情,吃饭时专门交待下人用武则天赐给他的一个金碗让孟诜吃饭。孟诜一见那个金碗,大吃一惊,说:“这是个假金碗,用此碗饮食,日久便会中毒。”刘袆之一听更加吃惊,对孟诜说:“这是皇上赐给我的,怎么会假,先生不可妄说。”孟诜是个认真的人,便说:“这是用药烧制的金碗,虽然也是金子,但是药金。并不是自然炼成的真金。”刘袆之仍然不信,孟诜说:“药金怕烧,用火一烧便会冒出五色之气,而真金则不怕火烧,不信你用火一烧便知。”刘袆之果真将那只金碗放进火中煅烧,真的见五彩之气冒了出来。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武则天知道了对孟诜恼恨异常,便说他妄生事端,离间君臣,将他贬出朝去,到台州去做了一个司马之官。后来念他救母有功,又非常有才干,又升他做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这年孟诜已经是近八旬的老人了。
     孟诜在同州刺史任上做了三年,当时朝中武则天也已进入暮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些大臣暗中策划,想让武则天还政于李姓,而武则天的侄儿们又想篡权,因此朝中非常混乱。孟诜见朝中局势如此混乱,自己也年迈了,便告老还乡,又回到了汝州老家。
孟诜回到老家,常去嵩山山中采集草药,济世救人,别人见他年近九旬,仍然壮健,有人问他是如何保养身体的,他说:“要想保身养生,必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人们听了十分信服。
      公元710年,相王李旦当了皇帝,十分想念孟诜,便下了一道诏书,让孟诜即刻入朝做官。孟诜接到诏书,对朝中来人说:“我如今年迈昏馈,已不能在朝中做官,那样会贻害百姓的。”李旦仍念旧好,赐给孟诜绸缎百匹,又命令河南府官员每年春秋两季送羊送酒给孟诜。
孟诜93岁病逝。死时将自己平生配制的养生酒药方交给了自己的孙子孟安。
     他死后一年,河南府尹毕构认为他的高风亮节,可与东汉有名的隐士向长(字子平)相媲美,就将孟诜居住的村庄命名为“子平里”,这个村名一直相传了一千多年。
     公元714年,相王李旦让位给自己的儿子李隆基,即是唐玄宗。
    这天,孟安正在村外不远处的山中采集药草,忽然家中仆人来报:“老爷,朝廷派丞相姚崇大人到家慰问,夫人让你赶快回家。”
孟安知道姚崇也是汝州人,此人饱学经史,博闻强记,足智多谋,有治国大才。玄宗当上皇帝后,就擢拔他为当朝丞相。如今姚崇亲自登门,一       定会有大事。孟安不敢怠慢,匆匆赶回家中,先去洗漱一番,这才恭恭敬敬到客厅迎拜姚崇。
    姚崇一见孟安:即当面宣读圣旨。
    原来玄宗也早就知道孟诜的大名,得知孟诜故去后,便借姚崇返汝州探家的机会,派姚崇带了三千两黄金,和一百匹蜀锦,前来慰问孟诜的亲属,并下旨封孟安为谏议大夫,即刻进京就职。
    孟安见朝廷这么看重自己,自然十分感激,谢过皇恩后,姚崇又问:“听说孟老先生临死时曾留下养生酒药方一副,皇上让你进京后依此药方,配制药酒,供皇上饮用,你要慎做预备。”
     孟安赶紧答道:“回大人的话,祖上辞世时,确将他毕生研制整理的《食疗本草》一书及养生酒药方一副交付在下珍藏,但另有嘱托,只能济世救人,不能传于别人。”
     姚崇笑道:“这个道理本相知道,但皇上只是要你依法制酒,并没有要你献出药方,你只管放心。”
     孟安进京后,依照孟诜传下的药方制出一种独特的药酒,献给玄宗。玄宗饮了这种酒后,不仅感到味道顺畅香醇,而且喝了段时间,感到心清气爽,浑身轻快有力,非常高兴,遂传旨于孟安:“此酒只准宫中饮用,不许外传,如有泄漏外传,即殊杀孟门全族。”
    从此之后,孟安即在宫中一边为官,一边秘密烧制养生药酒,供宫中饮用。
    转眼过了许多年,到了唐玄宗天宝十五年,突然发生了安禄山叛乱,原来唐玄宗年迈昏庸,先后重用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又宠爱贵妃杨玉环,排斥忠贞之士,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机反叛,从河北一路南下,先攻下洛阳陪都,又攻下了国都长安。唐玄宗惊慌之间,带了宫中一部分人,西逃四川,当时朝中大乱,一部分朝臣随唐玄宗西去,一部分朝臣被安禄山叛军殊杀,一部分朝臣趁乱逃到了长安城外的山野之中。
     孟安在叛军进城之时,正在家中读书,听说叛军进了城,匆忙中将《食疗本草》和养生酒药方揣进怀中,跑出府门。这时候他看见一队叛军正在追杀一群百姓,他急忙拐进一条窄巷,朝城外逃去,一直逃进了城外的山中,住进了一家打猎人的茅草屋里。待到局势稍微平稳,他听打猎人告诉自己:“叛军已经占领了全部长安城。听说玄宗皇帝逃到宝鸡一带的马嵬坡,被禁卫军胁迫,杀死了杨贵妃,杨国忠也被禁卫军殊杀,目前生死不明,玄宗的儿子李豫,在甘肃灵武一带招兵买马,自称皇帝,正在抵抗叛军。”
       孟安听了这些消息难辨真假,他有心借道 赶往宝鸡一路去追随玄宗,也计划扮做穷苦百姓北去寻找肃宗,继续报效朝廷。但那时他已是年近古稀,害怕道路漫长,自己经不起长途颠簸,死在半道上。左思右想,决定慢慢返回汝州老家。
      孟安历尽千辛万苦,辗转路途半年有余,才回到汝州老家。这时候汝州正在叛军手中,汝州城内外都是横行的叛军士兵,烧杀抢掠,百姓纷纷躲在深山老林之中,靠吃野菜度日。好在孟安的老家也在深山中,这里相对还算稳定。
       孟安看国事苍桑,料想一年半载也难平定叛军,担心一旦自己的身份被叛军发觉,免不了会被叛军羞辱。到那时爷爷留下的养生酒药方和《食疗本草》,必将被叛军得到。想起爷爷临终时的嘱托,他心想:决不能让这些珍贵的东西落在坏人之手。左思右想,他便去找了一个老实的石匠,让他雕了一块上好的青石,搬到野外一间废弃的旧窑洞。又找了一个刻字的石匠,先将养生酒药一字一字刻在石碑上。他原本也想将《食疗本草》也刻在石碑上的,但无奈那书字数太多,工程浩繁,非一日二日便能办到,就放弃了。
      孟安刻好石碑药方,趁一个漆黑的夜晚,就找人在那废弃的空洞里挖了一个五尺多深的洞,连夜将石碑推下洞,又将《食疗本草》用一块绸布包好,放在石碑上边,然后深埋。
       孟安埋了养生酒药方和《食疗本草》不久,他在家隐居的消息不知被谁泄漏了,这天村里来了一百多名叛军士兵,由五名叛军头目带着,指名道姓抓了孟安。
     孟安被带到洛阳,关进了一座黑牢。
      叛军头子达奚珣问孟安:你的爷爷孟诜,是个大食医,听说他研制出一种长寿酒,饮后可以长生不老,延年益寿,大燕皇帝谕旨,只要你速速将此药方交出来,不仅不害你性命,还可以加官晋爵。如果不交出来,立刻残杀你孟家全族。”
      原来这达奚珣原是汝州刺史,安禄山叛后攻开汝州,达奚珣为了活命,就投降了安禄山叛军。安禄山在洛阳建起大燕王朝,自称皇帝,便封这个达奚珣为朝中侍御史。达奚珣因在汝州为官,对孟家的事知道的一清二楚,并且他还和孟诜,孟安有过交往。孟安知道瞒他不住,但又不愿说出秘密,因此只是一言不发,抱了必死的决心。
     孟安在牢中绝食半个月,在一个雨夜里死去,他埋藏养生酒 药方和《食疗本草》的秘密也随着他生命的消失而永远的消失了。后世的人虽然知道孟诜曾酿造过养生酒和写过《食疗本草》,但都不知所终。
     常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星移斗转,当时光转了一千三百年后,也就是公元1981年的某一天,汝州市陵头乡孟庄村的一户农民,在自己分到的一块宅基地上盖房挖地基时,突然挖出了一块五尺多长,二尺多宽的石碑,这位农民不识字,自然也不知道石碑上写的啥字,只将它当做一块青石块,摆在大门前当了踏脚石。
      那块石碑就这样做了十几年的踏脚石,直到有一天,这家农民的妻子患病,请来了一位老中医,前往他家去给他妻子治病。那位老中医起初也并没有注意到那块踏脚石,诊过病临走时,在大门口不经意间看了那踏脚石一眼,便看见了石碑上的几个字,而且这些字排列很奇怪,很像是中医的药方。这位老中医心中“咯噔”一跳,心想:从没有见过有人将药方刻在石碑上的,莫非这块石碑是一个古老的药方。老中医一下子有了兴趣,急忙蹲下来细看。果然那是个药方,虽然经过十几年的风雨侵蚀,脚踩鞋磨,但那些字迹仔细辨认,还能看的连贯,甚至连药名和所需几两几钱也写得分明。
     老中医看了药方,虽然不能马上悟出这药方是治什么病的,但凭自己的诊疗经验,可以猜出那些药能够舒筋活血、颐养脾胃、强筋壮骨、补肾健阳。老中医心中大喜,急忙问那位农民:“你这块踏脚石是从哪儿弄来的?”那位农民不以为然的说:“盖房挖地基时挖出来的,俺看它方方正正的,材质又好,别的地方又用不上,便铺来做了踏脚石。”
     老中医装做无意的说:“我家盖了一处新宅,也想装一块好踏脚石,只是没有寻到合适的,你家这块青石还不错呀!”那农民听后,连忙讨好的说:“先生你看它好,就请人来抬走用吧!”老中医忙说:“你家正用着,我抬走多不好意思,这样,你要真想给我,我保证一分钱不让你掏,治好你媳妇的病,另外再给你五百元。”那位农民一听大喜,连声答应。
      老中医把那块石碑抬到家后,用水清洗了石碑上的泥渍后,一副药方完整地被发现了。老中医知道这不是一副平凡的药方,要不然古人不会将它刻在石碑上埋在地上。但具体这药方是治什么病的,如何治病,他一时也弄不清楚。
     老中医先按石碑上的配方,熬治成中药,在为人治病时,对症下药,为病人开方。结果发现药效还真好,只是他发觉自己如果按石碑上的药剂开方,往往感到剂量太大,浪费了药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古代人身量比现代人高大。因此才用这么大的剂量吗?
      有一天,老中医收到一位病人送来的一坛米酒。他看到这坛老酒,忽然心中一动:莫非那石碑上的药方是一副酿酒的方子。想到这儿,老中医又开始用药方酿酒。经过反复琢磨,成百次的配制试验,老中医终于弄清了药方中蕴藏的奥妙。配制成功了一种养生酒。他拿这种酒先是自己试喝,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不仅浑身有力,而且身子轻便,面色红润,别人见了,都说他返老还童了!老中医还不放心,就将这酒带了几瓶,赴京请相关技术部门化验了酒的化学成份,结果化验报告说:“这酒不仅具有其他酒类的所有化学成份,而且还具有舒筋活血、颐养脾胃、强筋健骨、补肾健阳的作用。”随后,老中医大胆地将酒让附近的村民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喝。大家都称赞这酒不仅味道醇厚清香,而且喝后精神焕发,强身健体。
       养生酒从此流行起来。
     老中医不敢贪天功,他根据家乡传说孟诜食疗的故事,认为这副药方肯定是这位前辈传下来的,遂将此酒起来名孟诜养生酒。
    孟安深埋于地下的《食疗本草》,经过千余年腐蚀,自然已化为一摊腐土,但《食疗本草》并没有消失。唐代消灭后的五代人曾有手抄本残卷,辗转藏于甘肃敦煌莫高窟,1907年有个英国人叫斯坦因的,将这本残卷盗走,带回英国,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后来有个日本人叫狩野直喜的在英国发现了这本《食疗本草》残卷,非常惊喜,就抄录了英国收藏的这本残卷。1924年,中国人罗振玉根据狩野直喜的转抄本,并参照此残卷的另一影印本,命其儿子罗福葆誊抄,编入他所主编的《敦煌石室碎金》一书。1925年,东方学会以《食疗本草残卷》为书名,根据罗氏的重抄本影印刊行。1984年7月,学者谢海州、马继兴等编校的《食疗本草》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食疗本草》的重新面世,也让孟诜的名字享誉世界。他被认为是我国著名学者、医学家、饮食家,是我国古代112位医学家之一,他的《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为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孟诜被誉为世界食疗学、营养学的鼻祖。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