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灵泉脉脉暖烟霏——温泉街汤王庙

来源:汝州文化公众号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11-07 浏览量:

 

 

灵泉脉脉暖烟霏——温泉街汤王庙

 

刘孟博/文

陈素贞/摄影

 

温泉街汤王庙,位于汝州市区西南五十五里许,温泉镇温泉老街南头东侧。温泉街古称汤王街,因旧时街中有温泉九眼,从地下喷涌而出,故而得名。明正德《汝州志.山川》卷二记载曰:“温泉,在州西南四十里。泉如圆箕,热如鼎沸,冬夏不异。按《舆地志》云:‘梁县西南有温汤泉,可以熟米。’又东坡所记汤泉七,其一汝水,盖此地也。且沐浴可以疗疮疾,前人引水行数步为浴池,珉甃甚洁,有浴室,规模颇宏。浴室之东即邮亭,唐玄宗曾幸于此。”清康熙三十四年《汝州全志.州西八景》卷一记载曰:“温泉晓霁,泉热如鼎沸,前人引水数步,为浴池,唐玄宗曾幸驾。旧有武则天流杯池碑,立庙以祀汤神。旭日波澄,如雨初霁。”

汝州温泉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奇妙的温泉景观和秀丽的山水美景,曾引得历代帝王、后妃、名人雅士的纷至沓来,流连忘返。据《后汉书》、《旧唐书》、《资治通鉴》、《金史》等书记载,曾有十位帝王、三位后妃先后数十次驾临此地,洗浴、狩猎,史称“十帝三妃浴温泉”。东汉文学家马融在其所写《广成颂》中,对汝州广成苑的美景大加赞叹,其中便有“神泉侧出,丹水涅池”的句子,来介绍汝州温泉。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曰:南朝梁中大通五年 (533),“魏主狩于嵩高,己已,事温汤”。胡三省注: “历嵩高而南,唯汝州梁县温汤。” 又仪凤元年 (676) 二月,“丁亥,上幸汝州之温汤”。胡三省注: “汝州梁县西南五十里有温汤,可以熟米。又有黄女汤,帝置温泉顿。”

汝州温泉出露于温泉街内,呈东南、西北走向,地热水长度约550米,厚约10米,有三个泉群,原为10个泉点。且多为自然涌出,涌出量大,温度适中,水质晶莹剔透,滑腻如抚锦缎,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化学成分,可疗民疾,灌农田,为世代所称颂。据测量,温泉日涌出总量达1400吨,自然水温57℃~75℃,热流量为600大卡/秒,出泉口可煮熟鸡蛋,且四季不变,长流不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历史上汝州温泉作为汝西八景之一,以“温泉晓霁”而久负盛名,吸引了历代众多名人雅士汇聚于此,吟诗作赋,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

 

宋.杨亿《温泉》:“大造真炉冶,不炊亦沸汤。珠喷泉带雨,暖溢谷称旸。仗涤尘凡虑,兼滋枯槁乡。惟余诗酒癖,未肯告医王。”

 

宋.范纯仁《温泉》:“山前阴火煮灵源,昔日曾留万乘尊。历尽兴亡只如此,不随世俗变寒温。”

 

元.张政《温泉晓霁》:“曙色初分日上迟,泉温水滑暖生肌。祓除起坐松坛下,好似当年去浴沂。”

 

明.方应选《温泉晓霁》:“何来一壑凿昆仑,滴水长分太液春。倒挂扶桑蒸晓日,溶溶闪出数金轮。”

 

明.张维新《温泉晓霁》:“灵泉脉脉暖烟霏,朝雨初晴试薄衣。不说山阴修禊事,还同鼓瑟浴春沂。”

 

清.无名氏《温泉晓霁》:“寂寥夜壑响偏幽,百道泉从涧底流。晓色乍晴还乍雨,晨光宜夏更宜秋。红云俄见腾千丈,碧月犹看印一钩。遮莫曈昽辉映处,蓬蓬活水认源头。”

汤王庙始建年代不详,关于庙内所奉神祇身份,长期以来也是众说纷纭,一说为上古贤王商汤,一说则为温泉之神~汤神。对此,清初汝州进士任枫,在为知州代写的《重修温泉汤神庙碑记 》中,便提出了相同的疑问,经过他的分析,任枫认为汤王庙内所奉之神当为温泉汤神,并非人们所熟知的贤王商汤。

《重修温泉汤神庙碑记 》曰:“天下有名同而异实,古是而今非者,不可不察也。余初至汝,闻城西有汤王庙,窃甚疑之。从来地以人传,凡神圣仁贤踪迹所及,后人往往建祠树䂥,张大其事,以志不朽,若舜井、禹穴、胥山、孝水之类,斯表表焉,不与劫灰同尽者也。成汤革夏命,都殷亳,去嵩汝远甚,即东征西怨,经营四方,考其道路所经,未尝数数见之《经》《传》。是役也,胡为乎来哉?未几,余以劝农事税驾崆峒之野,盖广成子隐处也。昔者,黄帝登具茨、过襄城、问道崆峒,即此。山之东麓数里许,温泉出焉。昔人云:“天下温泉有七,此处一,谓之‘七一灵泉’。”其上有祠,问之,则即曩所谓汤王庙者。余于是不禁鼓掌大笑曰:“有是哉!曩余之疑也。奚疑哉!太史公游览遍天下,然后闻见亲切,学问日益广,吾如不游,亦孰知汤王非汤王哉。”或曰:“非汤王奈何?”余曰:“其始必祠汤神也,非祠汤王也。曰汤王,后世之讹也。”按《三秦记》有“骊山汤”;张勃《吴录》:“丹阳江乘有汤山,汤出其下。”温泉之谓汤者,古也。凡物之久大者,精气所聚,皆谓之神。汝有温泉,莫窥其始,谅非禹以后物。上有丹矾,下有硫磺,以疗民疾,以溉民田,其功德施于民,又不但以武后流怀,绮丽娱人,如华清之凫雁石莲已也。于以祠之,胡遽不可。然祠之可也,王之不可也。《王制》:“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源、泉、溪、涧,则其附庸州邑已耳。乃以二字双嫌不别,致使世俗颛愚,递相传颂,朝夕喧渎,而真以为有商之圣人,不亦侮慢之甚乎哉!且“聪明正直之谓神”,非礼之号弗荣,非仪之物弗歆。夫乐奏《樊》《遏》,叔孙辞之。况以鄙夫竖子之口,而纳明神于吴楚之僭,曾谓灵源不如鲁乡乎?余仍表而尊之曰“汤神”,神之心庶其安乎。…………呜呼!因文起义,则坊畷咸秩,名姓偶合,则曾母投杼,以及买璞而得鼠,郢书而燕悦,古今来错误因循,穿凿附会,其是非同异之类若此者,岂少也哉!适住持僧募葺其庙,余重有感于此,特为之正其名,而刊石焉。”

据汤王庙负责人李朝铎老先生介绍,历史上汤王庙有戏楼、前大殿、后楼、东西配殿等建筑构成,民间时期庙内已被改为温泉小学。解放后,当地为了利用温凉盏的热水资源,才陆续将庙内建筑拆毁并移作他用,现汤王庙仅存的三间大殿,仍为历史遗构。旧时汤王庙周边景迹颇多,温凉盏遗址在汤王庙前的水塔下边,温水泉与冷水泉相距仅一步之遥,却“和平共处”,冷热并出,长流不息。千百年来,两眼泉相映成趣,堪称一大奇观。近代汝州名士朱绳武先生有诗赞曰:“此是温凉两样泉,平分冷热自年年。同流合作成溪后,一任农家灌稻田。”流杯池则在汤王庙后,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古迹》卷九记载,“流杯池,欧阳文忠跋《汝州温汤流杯亭侍宴诗》云:‘右《流杯亭侍宴诗》者,武后久视元年幸汝州温汤留宴,群臣应制诗也,李峤序,殷仲容书。开元十年,汝水坏亭,碑遂沉废。至贞元中,刺史陆长源以为峤之序、仲容之书绝代之宝也,乃复立碑建亭,又自为记,刻其碑阴。武氏乱唐,毒流天下,其遗迹宜为唐人所弃。而长源当时号称贤者,乃独爱此者何哉?然予今又录之者,亦以仲容之书可惜,是以君子患乎多爱。’见欧公《金石录》。宋志补。”此外,在汤王庙周边还有唐宗池、武后池、吕祖阁等古迹,亦已不复存在。当问到汤王庙内怎么没有古代石碑时,李老先生说著名的《武后碑》,在民国时期就已经下落不明,庙里的石碑则毁于1958年修建“石轨道”,朱绳武先生的《温泉八景诗序碑》,若不是镶在墙上的话,也很难留存下来。

 

附:

温泉八景诗序碑

 

温泉为我汝名区,温泉小学开办有年,丙戌春,余来长斯校,因附近名胜凑为八景。执友朱孝圣咏以诗,契友张瑞宸书之石,適校舍落成,镶之檐壁,大雅君子来此游观,为风景一助耳。

 

汤王祠

祷雨圣王尚有台,

盘铭浴德此间开。

桑林祈得甘霖降,

酬德报功擬子来。

 

吕祖阁

岳阳楼上洞庭边,

一夜心飞到温泉。

令尹东门瞻紫气,

故修高阁憩真仙。

 

銮驾山

钧天奏乐八音谐,

问道崆峒契素怀。

銮驾停留山顶上,

温泉沐浴致心亝。

 

 

武后碑

武后政治说唐朝,

不吝洗髓与伐毛。

矗矗丰碑经劫运,

和风细雨霜天高。

 

白龙泉

日夜滔滔流不穷,

却疑风雨水淙淙。

起视明月川回练,

共讶天公款玉龙。

 

黄牛涧

近接伏牛远接秦,

野花坞下住农人。

驱犉时向此间渡,

锡以嘉名道也真。

 

温凉盏

此是温凉两样泉,

平分冷热自年年。

同流合作成溪后,

一任农家灌稻田。

 

风月亭

剪刀裁出笔难描,

天镜飞空浪澈霄。

泉溅珍珠流不尽,

孤亭上罩碧云霄。

华民国三十五年吉日 宜默氏立石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