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汝州千年古刹夏店镇普照寺

来源:未知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09-06 浏览量:

汝州千年古刹夏店镇普照寺

刘孟博/文图

普照寺位于汝州市区西北四十里许,夏店镇夏东村后,历史上这里曾高僧云集,香火鼎盛,为汝州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古迹·寺观》卷九记载曰:“普照寺在夏店镇,柏崖山之阳,荆水之阴。考之钟铭,即古玉泉庵也,金贞祐癸酉建,元至元三年李镇抚重修改名。寺外有八景,城西南(北)四十里。”普照寺创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就已知史料记载来看,最迟在北宋末年,普照寺便已经存在。因此地方旧志中关于普照寺为古玉泉庵,建于金代贞祐元年(1213年)的说法,尚值得进一步的商榷。

据夏店张新玉老师介绍,普照寺所在的山沟,当地人称为寺沟,旧时沟内泉水长流,经年不绝,人们围堰积水,灌溉田地。普照寺内古柏参天,梧桐遮荫,房屋达数十间,山门、中佛殿、后大殿依次排列,老君殿、至圣先师殿、观音菩萨殿等一应俱全,显然三教合一。中佛殿前,桂花飘香,赑屃驮碑。寺院青砖铺地,井水甘洌,还有窑洞数孔,洞内安有磨盘,以加工粮食。古寺香火旺盛,僧侣信众颇多,可与风穴寺媲美。

另据夏店平党申老师介绍,普照寺北依柏崖山,南滨荆水,群山环抱,水流潺潺,是一处极佳的世外桃源和修身养性的风水宝地。儿时随母亲前往黄沟村看望外婆、外爷,普照寺是必经之路,记忆中普照寺外有造型美丽的华表,路两旁有憨态可掬的石羊、石马等动物造型。经过高大的山门,进入普照寺前殿,殿里供奉着不知名的神像,院内有东西厢房,后面是大雄宝殿,殿内墙壁上有五彩斑斓的壁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张猴子给老汉点烟的画像,画的栩栩如生。院内有参天的松柏,飘香的桂花,还有一眼汩汩向外溢水的山泉,由一条石砌水渠引往寺外。

普照寺历史上曾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民国时期普照寺内仍有僧人常住,当时寺沟东坪、西坪都是寺庙的田产,大概有800余亩。在山门的西侧,还有古戏台一座,每年十月初十的古刹庙会上,香客比肩,客商如流,热闹非凡。至上世纪中叶以后,普照寺渐次遭到破坏,寺内古树被砍伐,殿堂、古塔亦被拆毁,很多碑石也被移作他用。改革开放后,国家制定和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95年,地方有识之士开始着手筹备普照寺的重建工作,在修建过程中,夏店村及周边各村的善男信女,有钱捐钱,没钱捐物、助工,最终在原址建成大殿三间,并于同年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开光大典,普照寺中断多年的宗教活动重新得到恢复。2012年,四方信众再次集资,新建山门、大殿、配殿等建筑,使寺院面貌大为改观。

如今新建的普照寺山门,使用的前檐廊柱,为明代隆庆二年重修普照寺时,制作的一对石质梁柱,上面的楹联及题记,仍然清晰可辨。这幅蕴含佛教妙义哲理的楹联,上联为:百八钟声唤起天边红日近,下联为:三千界内看来身外白云深。其题记内容为,“汝州桃原保下店镇居住信人李文科,男李羙、李炎;主持净界;化主真仁。”“李门申氏、杨氏、邵氏;司金,弟司锦、司铎,男司应登;李朝□、□崇府;梓匠李继方、李继圆、王佳用、刘□□、李义;旹隆庆二年四月拾五日。”

普照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千年古刹,历代僧人圆寂后的安葬之所,消失的普照寺塔林,同样也是地方文史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课题。经过今年来的努力,基本可以确定,普照寺塔林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已知的便有金代墓塔两座,分别为前汝州管内僧正云公塔、华严寂大士塔,同时在《前汝州管内僧正云公塔铭并序》中,还提到了宝云禅师驻锡普照寺期间,营造师长浮图的记载。

2017年12月7日,李志军博士发来拓片两帧,称这是他近来所收集到的汝州外流碑石拓影,其中的一帧,便是金代普照寺高僧宝云禅师塔铭。该塔铭题为《前汝州管内僧正云公塔铭并序》,刊刻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四月初八日,原碑所在地及外流时间不详,观此拓片,志文已略显斑驳,且下部两角均有残缺。志文纵二十六行,满行二十六字,楷书,全文详细讲述了宝云禅师的生平事迹,为研究汝州佛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按塔铭记载,宝云禅师俗姓刘,自幼“性钟淑懿,自垂髫日,炬秉慧焰,介特不群。烛浮生於泡影,出没之速;咨尘缘羽集,聚散之空。於是慕佛真教,务师辞亲,著意佛学而报大慈。”宝云禅师自十九岁礼净因寺驻锡僧清公为师后,于二十六岁披剃,二十八岁受具。此后以其严持戒律,广学经论,博闻精思,真修实证,而声震禅林,有龙象之称。伪齐阜昌初年(1130年),宝云禅师驻锡普照寺,“十有余年间,礼师求度者一十三人,各得出家。材良之器,竟而勉事凡格,皆师之道力摄之也。继当寺石佛兴补,比壤安接,翱翔立愿,意亲事沙门万众,远祝经论名师,开演佛陀广长之说。□作是缘,两举四众大集之会,各数昼夜,復为郡人建□□大斋,造师长浮图,历历胜因,寔何如者哉。光延□念,同启大心,务□干戈所扰,以采男女见闻,荏苒之恶念。郡境内外,禅律所觇慕服,□舆论愿推僧职,时政悦从所请,而居上首,但称沙门者悉被挥□。”宝云禅师担任汝州僧正后不久,便以年老为故宣布退隐,门下弟子净学、净丕、净观、道著、净同、净经、净瑍、净睦、净遵、净□等,虑云公时年已七十高龄,为报答老和尚大恩,会同汝州管内都纲知教门公事沙门净方等,商议为老和尚建寿塔一座,并请汝州学正为其撰写塔铭,昭列师之景光,垂于不朽。

另据文献记载,金代高僧惠寂(1148年~1226年),也曾在汝州普照寺驻锡讲法,圆寂后门人弟子在普照寺外,为其修建有舍利塔一座。《元遗山集·碑铭表志碣》卷三十一《华严寂大士墓铭》记载曰:“惠寂,姓王氏。西河人也。为童子时,白其父求出家,父定以一子故,难之。及长,于佛书无不读。授《华严法界观》于汾州天宁宝和尚。父殁,乃祝发。居孝义之寿圣,时年已五十有一矣。崇庆((1212年)初,以恩例得僧服。俄赐紫。遂主信公讲席,学子日盈其门。避兵南来,居汝州之普照,又迁南阳之鄂城。师以《华严》为业,手抄全经,日诵四帙为定课。既客居,徒众解散,独处土室中,而不废讲说。人有问之者,云:“吾为龙天说耳。”龛前有树,既枯而华,随采随生,人以为道念坚实之感。正大丙戍(1226年)九月五日夜,说《世界成就品》。明日,以揭示众,告以寂灭之意。且曰:“何从而来,何从而去。”于是右胁而化,寿七十有九,会葬万人。所得舍利及他灵异甚多,此不具录。起塔于普照、华严、广阳之大圣、舞阳之弘教。”

通过《华严寂大士墓铭》可知,惠寂禅师乃避蒙金兵燹,南来中原,先后驻锡于汝州普照寺和南阳鄂城寺等处,期间虽转徙流离,仍不废讲说,圆寂后分别建塔于普照寺、华严寺、广阳大圣寺、舞阳弘教寺及南阳鄂城寺。元好问所撰惠寂禅师墓铭,为金哀宗八年(1231年)四月,禅师传法门人法昌等托比丘尼净莲,请其撰写。净莲之父曾任南阳尉,秩满弃官,因其阖家笃信佛法,故对禅师生平知悉较深,该墓铭当为鄂城寺塔之铭,而关于汝州普照寺华严寂大士塔的兴废之事,今已不可考矣。

此外在汝州风穴寺下塔林中,还有一座建于明弘治六年(1493年)的瑄公无瑕长老塔,与普照寺同样有这巨大的关联。瑄公无瑕长老生平不详,通过塔铭可知,其生前先后在普照寺及风穴寺住山,圆寂后则由门人在风穴寺为其修建此塔。公无瑕长老塔现保存完好,位于风穴寺下塔林西部,泗洲塔南,为六角形三级叠涩密檐式实心砖塔,塔刹佚失,现高4,18米。塔身第一层高1.38米,正面镶嵌长方形石质塔铭一块,铭中:前普照后风穴住山瑄公无瑕长老之塔。铭右:小师: 清善、清玄、清泰、清益、清□、清真;□□:净淳、净□、净□、净□、净□、净亮、净□、净□、净□、净洪、净□、净果。铭左:南禅□□住持:清仙;师姪:□净、清裕、清香、清泉、清□、清□;俗徒:□□、□□;弘治六年闰三月吉日;落□□□小师:清□;塔匠:马恭;□字□□孙□。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