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风穴寺“宿莽残碑有汉文”诗意新解

来源:未知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07-14 浏览量:

 风穴寺“宿莽残碑有汉文”诗意新解

原创 王学宾 

游风穴寺作 
【明】刘觐文 
凉吹疏林散暑气,渺然秋色远天分。
出郊车马迷烟树,到顶衫芒入翠云。
放酒正宜泉涧洒,流簧忽傍薜萝闻。
迟君无讶回西照,宿莽残碑有汉文。
刘觐文这首诗,写的虽然还算工整,但读起来并不是那么朗朗上口,因此,想读几遍就把它背会,有点难度。不过,相信知道这首诗的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对诗作本身并不是太在意,在意的,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话:“宿莽残碑有汉文”。
在探讨这句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刘觐文其人。
刘觐文(1570~1607),字叔熙,丹徒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后补直隶州汝州知州,到任后,对百姓繁重的苛捐杂税,该清的清,该免的免,又以法律制服了当地强横的豪绅以及地方官吏,百姓无不称颂。汝州自古无城,刘觐文视事后,搜集得各类抵押品及罚金等计银7000余两,延工筑城,日夜劳作,不到一个月,汝州城建成,他将全部收入来源和支出公告上墙,分厘不差。由于政绩卓异,被提升为礼部主司员外郎。刘觐文还是个清官,万历三十五年,他在赴任山东途中去世,死后囊无余资,入葬困难,靠同年凑聚,才得以解决成殓费用。在他任过职的开州、 汝州,老百姓为他立有生祠,闻其病逝,扶老携幼自动到祠中悼念。
看看,这位刘觐文才是老百姓喜爱的真正的好官,比现在的大多数官强太多了,既有政声,更有政绩,还无时无刻不为百姓着想,即使在当今社会,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官。汝州人更不应该忘记他,正是他,建造了汝州城!
刘觐文在任期间,在游览风穴寺后,写下了诗作这首诗作。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宿莽残碑有汉文”,因为这句话,许多研究风穴寺历史的人,认为风穴寺始建于汉代。
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应该是清代的任枫(?-1681年),他在《风穴志略·营建》里写道:“风穴寺……其创始未详。按诸碑铭所载,或曰昉自元魏,或曰元魏时重修,或曰鼎建自唐,言人人殊。明万历中,郡守刘公觐文,博雅君子也。其游风穴寺诗云:‘宿莽残碑有汉文’,此必然有汉时遗迹。刘及见之,而今亡矣。由是观之,则所谓元魏时重修者近是。”
之后,清乾隆年间风穴寺住持释海月有诗《默庵先生过访诗次韵》,诗云:“塔登岫顶摩唐碣,寺数残碑记汉朝。”也写道风穴寺有汉代碑碣。与其同时的汝州名士屈启贤在编撰的《风穴续志》中,还直接写道:“寺肇于汉,盛于唐。为临济下四世沼祖道场,南北称祖庭焉。”大概也是受到这个观点的影响而得出的结论。
当代研究风穴寺历史的人,也多采用了这个观点。比如罗哲文认为,风穴寺“历史非常久远,相传汉代已有,重建于北魏”。常法亮认为风穴寺“肇于汉,盛于唐”的说法毋庸置疑,并推断其始创时间当在汉灵帝中平六年( 189 ),到汉献帝初平元年 (190)工程尚未完工即遭“董卓之乱”而毁灭。
那么,如此珍贵的“残碑有汉文”“残碑记汉朝”,这碑在哪里呢?既然都见过,又知道其珍贵,为什么就没有保护起来,“而今亡矣”?并且任枫时已失,比他晚的释海月怎么又看到了?最重要的,是所有看到的人,都没有说出碑文的内容是什么。
因此,对于这通汉碑,不禁让人产生的疑问:究竟有没有,如果有,它会是哪通碑?
按我们习惯的概念,既然说“汉文”“汉朝”,那就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西汉与东汉。然而,历史还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称为“汉”的朝代,除此外,还有蜀汉、汉赵、成汉、后汉、北汉、南汉,这几个“汉朝”都是统一或割据一方、且被后世政权及史家所承认了的。此外,还有王莽篡汉之后,绿林军推举刘玄为帝,是为“玄汉”。后来绿林军让赤眉军打败,赤眉军扶持了刘盆子为帝的政权被称为“赤眉汉”。北魏年间起义军领袖邢杲建立政权后,国号依旧是“汉”史称“邢汉”。南朝梁朝的“侯景之乱”爆发后,建立“侯汉”。唐末朱泚建立的“朱汉”、金末郝定建立的“郝汉”、元末陈友谅的“陈汉”等。这些“汉”朝,因为存续时间短、影响力小,鲜为人知。
这么多汉朝,对于汝州有影响,或者管辖过汝州的,大概就是西汉、东汉和后汉了。因此,别的既然名气小,又与汝州没什么关系,也都可忽略过去了。西汉东汉大家基本都知道,这里简单说说这个“后汉”。后汉(947年—950年),五代十国时期由刘知远建立的王朝,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后唐覆灭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命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后攻克并定都于汴州。第二年年刘知远病死,刘知远的次子刘承佑嗣位,即后汉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后汉隐帝命郭威征讨,但后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反叛,后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就此灭亡。
如今的风穴寺里,就保存着一通“汉代”的石碑,这通碑,就是后汉乾祐三年(950年)的《风穴七祖千峰白云禅院记》碑。此碑如今仍保存在中佛殿内,是目前为止,风穴寺保存下来的最重要的一通碑。此碑由登仕郎、试大理司直、前守临汝县令兼殿中侍御史虞希范撰文,由临济宗四祖风穴延沼所立,碑文中记录了风穴寺的初建、搬迁、演变、七祖塔的修建、延沼禅师在此传法等等重要的历史史实。是所有研究风穴寺历史的人不可忽略的一通碑。
所以,刘觐文诗中所写的“宿莽残碑有汉文”,未必就是人们一般认为的必须是西汉、东汉的“汉”,也许,刘觐文正是看到了这通历史上称之为“后汉”的“汉”碑,由于后汉历史极短,能保留下来这通碑十分难得,更看 到了此碑是由临济宗四祖延沼禅师所立,认识到了此碑的珍贵和重要,特地在诗文中写了出来。至于前面的“宿莽”“残碑”应该是指在风穴寺众多或完整或残破的碑碣中,发现了此碑,或者,这只是诗人为了合辙押歆所用的修辞手法。
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毕竟这通碑还在,而且它确实是“汉朝”的碑,刘觐文应该能够看到,后来到风穴寺游览的人,如果关注的话,也都会看到。这只是一个推测,并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