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汝州历史上唯一的肉身不腐高僧——仁贵老和尚

来源:古韵汝州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06-04 浏览量:

汝州历史上唯一的肉身不腐高僧——仁贵老和尚

原创   刘孟博 
 
     位于焦村镇和大峪镇接壤处的紫云山省级地质公园,为汝州地区开发较早的景区之一。境内山势险峻,植被茂密,奇石林立,溪水清澈,每年初春漫山新绿,秋季红叶遍布,极具观赏价值。紫云山风景景区内不惟有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有宝山寺遗址、观音堂、观音堂塔林遗址、聚仙堂、聚仙堂塔林遗址、义公禅洞等人文历史古迹。
      义公禅洞为河南近代高僧大德释仁贵老和尚晚年修真和坐化的禅洞,因其圆寂后肉身不腐,被时人所称奇。近年来,常有前往探访朝拜的心愿,因故而屡未成行。去岁仲夏初十日,文友郭广杰先生邀余与摄影家陈素贞老师一道出游紫云,至观音堂后忽旧愿重起,赖郭广杰先生之精湛车技,免翻山跋涉之苦,一访汝郡佛国圣地。
       义公禅洞位于观音堂正对面的紫云山西坡,地方人称张石窑,乃仁贵老和尚暮年亲选,用以静修颐养的岩洞。自焦沟沿羊肠小道而上,半山腰一处山坳内,不到数平方的小平台旁,有依托天然石棚开凿的石窑四孔,东侧第一孔石窑崖面用砖石精心包砌,额曰“洞天福地”,今被替换为“义公禅洞”石匾,剩余三孔石窑则岩面裸露。此处与观音堂、聚仙堂相比,规模很小,然而清幽的自然环境却让人脱尘忘机,颇有元代高僧明本和尚《行香子·顿脱尘羁 》一词中所写之妙境。“顿脱尘羁。深处幽栖。兀腾腾、绝处忘机。绳床石枕,竹榻柴扉。却也无忧,也无喜,也无非。淡饭黄齑。寂寞相宜。类孤云、野鹤无疑。策筇峰顶,岩洞闲嬉。但看青山,看绿水,看云飞。”

      释仁贵(1867-1950年),俗姓王,原籍登封市芦店镇槐树坪,生于清同治六年农历九月十八日,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家于汝州紫云山观音堂,为临济宗第二十六代弟子,法名仁贵,次年在汝州风穴寺受具足戒。因其持戒念佛,潜心修善,广学多闻,精通医道,尤以治疗疟疾见长,加之年高德绍,故而在当地僧俗之间威望极高,人称“老仁贵”。1920年,丹霞寺方丈缺席,寺中两序大众听闻仁贵老和尚戒行精严,德高望重,不远百里前来礼请,仁贵老和尚主持丹霞寺,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1940年,仁贵老和尚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领众修行,决意退居让贤,重回紫云山中自己所选的岩洞净修。
       1950年农历三月初三早饭后,仁贵老和尚预知时至,便向徒孙果金交代说:“中午不用来送饭啦!我要走啦!”果金午后来到禅洞时,见仁贵老和尚一如平常盘坐洞中,神态安祥,当他将手轻轻放在老和尚鼻尖时,发现老和尚已经圆寂,时年老和尚83岁。因时局变化莫测,前来奔丧的徒弟、亲属等商议后,决定丧礼一切从简,仅用石块将老和尚坐化的洞门垒实,将尸体暂厝其中。

 
不久,人们透过石缝发现仁贵老和尚的肉身竟然没有腐烂迹象,毛发无损,须眉可见。仁贵老和尚圆寂后,肉身不腐的奇闻,迅速传遍了周边的十里八村,前来看稀奇的人络绎不绝,纷纷讨论肉身不腐的原因,有的人认为是石窑内通风透气,温度恒定;有的人认为是老和尚生前减少饮食,并吃了什么特殊药物;更多的人则认为他是生前行善,死后成神,于是对老和尚更加敬重,每逢初一十五,常有人前来烧香朝拜。佛教认为经过“戒定慧”(完善道德品行、致力于内心平静、培育智慧)的修行,修成大功德的高僧大德圆寂后,可得舍利。《玄应音义》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示寂后,其身体经久不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被尊称为肉身菩萨,仁贵老和尚便是汝州历史上现今仅知的肉身不腐高僧。
      由于人们对仁贵老和尚的崇拜,他的肉身在此后的十年间,并未遭到人为损坏。约1960年前后,有个姓李的孩子在山上掀蝎子,用铁钩把老和尚的双手钩落在地,其他部位则完好无缺。1968年,席卷全国的 “破四旧 ,立四新” 运动兴起,原已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胜古迹多数遭到破坏,仁贵老和尚的肉身亦未能幸免,被造反小将们推倒在地,腰腿部则尚未落地。恢复宗教政策后,四方善信把仁贵老和尚和尚散落的骨头拾起来,按部位,按坐化的姿势,重新归位,用泥包起来,并涂以颜色,塑成包骨像供奉,当地群众称之谓“包骨爷”。
      果金,号深悟,俗姓高,汝州大峪镇田窑村里河人。年少出家于观音堂,礼仁贵老和尚弟子圣仙为师,1946年,受戒于风穴寺。仁贵老和尚圆寂后,年仅22岁的果金还俗,取名高登林,因长期跟随老和尚,学到了很多中医学知识,为他日后的从医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果金任职于大峪镇卫生院,在大峪及周边地区医德口碑甚佳。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