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汝州籍军长张得胜

来源:未知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06-24 浏览量:

『汝州文史』—— 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汝州籍军长张得胜

原创 杨光照 
 
 

       提起近现代汝州的名人,大家会想到很多。若说民国时汝州出过一位将军,恐怕就知者甚少了。
 
  2008年7月8日,笔者与张庄居民席治国闲谈,其说民国初年,村人张得胜当过军长,不知何因被坑杀于登封,尸体被狗吃了。坟就在现汝州市人口计生委后墙外(按:席治国,张庄之善说古者也)。从此,搞清张得胜的身世成了我的一桩心事。
 
  后来在网上看到巩义作家马世领先生(河洛龙)所著《豫西匪事》部分文稿,说镇嵩军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时,编为四个军,张得胜任第三军军长。但写得简略,详情不得而知。2011年9月24日,我驱车赶往巩义,想当面请教马先生,其不幸急病去世,成一天大遗憾。宝丰作家潘运明先生之《杆匪王老五》,亦涉及张得胜,可惜和《豫西匪事》一样,对张得胜身世述说都语焉不详。这更引起了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根据两书稿提供的线索,我央亲托友,想搜集汝州、郏县、叶县、舞阳、泌阳、宝丰、鲁山、伊川、宜阳、嵩县、新安、陕县、三门峡、灵宝、登封、偃师、巩义、禹州、兰考、虞城、柘城、夏邑、鹿邑等地方志书,来扫描有关张得胜的一鳞半爪,甚至还斗胆打扰永城市委书记吴孟铎帮忙找了《永城市志》。无奈势单力薄,只弄到一小部分,未发现关于张得胜有价值的信息。

  后来,笔者有幸见到了《张公勋臣军长墓志铭》,照录全文如下(标点为笔者试加):
 
  公姓张氏,名得胜,字勋臣。祖宾,父全福。世居临汝城北小张庄村,业农。公生而佚宕居田间,常有辍耕陇上之叹。革命说兴,心焉慕之。常召集子弟,虽嬉戏皆有部署,虽桀骜不驯者亦皆听其调度。识者器之,然乡里人弗善也,久不能安居。民国元年,投入镇嵩军张瀚臣分统部下,此公入军之始。嗣由濩兵、排长,洊升为靳公云鄂第一支队长。在豫东鹿柘永虞间,战功最著。及直奉战起,奉令援川,旋因故改途入陕,陕陕交关,公为镇嵩军团长。次年由登封转战汝洛间,所向无敌。十四年冬与国民二军鏖战於灵宝、陕县,血斗四阅月。十五年因功升第十师长,驻陕县,迎养老母董太夫人。太夫人因病弃世。公亲侍汤药,衣不解带比数月。含殓后,尽诚尽哀,屡次乞假归塟。而刘总指挥镇华,不允所请。是年夏,冯氏入关击奉军,公墨绖从戎,充军长,任前锋,每战必克。至归德考成之间,血肉相搏皆身先士卒,未尝退缩。是为公奋斗时期,亦即公取亾时期也。是时,忌者蜚语中伤,公素以诚信自负,不避嫌忌,卒以此误中诡计遇害。实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夜十一时也,距生於光绪庚寅年十一月十五日寅时,得年三十八岁。公虽贫窭,一生不治生产,得财遂即散施。城内购宅一处,施舍红十字分会。其性然也。娶刘氏,生子二:长福基,六岁;次全基,三岁。於十九年旧历二月廿六日,归塟小张村祖茔之次。铭曰:
 
  呜呼!高鸟尽,良弓藏;彭越醢,淮阴亡。自古大将之功败垂成或毕命疆场,莫不由谗间之飞黄鼎沸,遍地敦扫搀枪。迄於今,革命与反革命,未能分张。呜呼!勋臣庸何伤。
 
        如兄王振撰文
  如弟岳景震书丹
  如兄唐福荣篆额
       男(福/全)基 泣血纳石
    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刊

  铭文中的刘镇华,男,汉族,河南巩义市人,1883年出生,北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原镇嵩军统领,曾授将军府阜威将军。辛亥革命后,他凭借这支号称十万之众的地方武装,依违于各大军阀之间,先后投靠孙中山、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最后归附于国民党蒋介石。曾任陕西督军兼省长、安徽省主席等职。1949年逃往台湾,1956年11月18日在台北家中病逝。靳云鹗(1881-1935),字荐卿、荐青,又名颐恕,山东邹城人,民国直系军阀。民国成立后,历任北洋军第二路备补军团长、陆军第八混成旅旅长。初隶皖系,直皖战争后转投直系。1922年升任陆军第十四师师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失败后,退居豫鄂边境。1926年任河南省长。1927年被直系残部推为河南保卫军总司令,与奉军作战。战败后,逃往南京,被蒋介石任为上将参议。1930年回济南经营实业。1935年在北平逝世。撰文的王振即是潘运明书中的主人公王老五,曾考取秀才。篆额者唐福荣与河洛龙所写陶福荣同名不同姓,还有张瀚臣及书丹的岳景震,均不知何许人也。另外,文中“小张村”也与实际不符,笔者遍访张庄老年人,都说一直叫张庄,未曾称小张村也。铭文对张得胜家世、归宿说得简单含糊,现亦找不到张之后裔,搞清上述问题谈何容易。
 
  单是手头现有资料,有些内容还相互抵牾。比如“母猪峡”地址,就有在舞阳、泌阳、鲁山三说。去年底,热心我市文史的岳天水先生告知,宝丰作家张显明著《老洋人张庆》一书说张得胜是郏县人(须向作者求证)。今年初,潜心文史的杨占营先生提供《河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载有尹文堂先生根据当年镇嵩军军官和当事人回忆整理的《镇嵩军始末》一文,说镇嵩军部队被冯玉祥收编后改为第八方面军,下辖五个军,张得胜当了军长,后被冯玉祥枪毙于开封。这与河洛龙说法相近,但与命丧登封的传说又大相径庭。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证。

  军阀混战是民国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彼时代中人,多有无可奈何之命运。对某个人是非功过的评说,是异常困难的。与张得胜同时的张钫(新安县人),已尊为革命的有功之臣。任应岐(鲁山县人)亦列为与吉鸿昌同等的民族英雄,樊钟秀(石龙区人)也得到了公正评价。作为曾经统领千军万马的张得胜,迄今不仅对他革命与否“未能分张”,就连其名字也被史界及社会淡忘,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笔者以为,张得胜祖籍汝州,我市史志岂能缺少这样鲜见的人物。吾辈有责研究张得胜,不单是补民国史料之阙,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明白清末民初那段变革,用于当下,启迪未来。
 
  可惜资料匮乏,更因笔者浅陋,实在说道不清,冒昧撰此短文,权作引玉青砖,冀启张得胜研究之端,并就教于方家。
阅读 285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