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3-11-17 浏览量:
虽然心理有所准备,但看了最新的房地产数据,心情还是比较复杂的。
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房地产累计指标,无论是开发投资,还是商品房销售额、销售面积指标,降幅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销售面积这一块,1-10月累计降幅还在个位数,但10月单月的同比降幅则扩大至-11%。这说明,前面几个月数据还好些,越到后面越难了,销售下降速度进一步加快了。
要知道,这还是1-10月份累计超千次房地产优化政策的大环境下,但实际结果是,购房者观望的多,出手的少,这就形成了房子是越卖越多。根据统计部门给出的最新数据显示,我们的楼市库存面积已升至6.48亿平米,与2015年全国楼市去库存前夕差不多了。如果再算上二手房挂牌存量,总库存只多不少。有业内人士明确地说了,这些数据也宣示了这波楼市刺激确实没多大效果。现在的问题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形,国家不可能不着急。自7月底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房地产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转变以后,相关部门出台了非常多的措施,比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局部放开一线城市购房资格、发卖旧买新补贴、放开土拍价格限制等等,都是实打实的支持政策。
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楼市“金九银十”确实释放了一些潜在的需求。然而,后续需求并没有及时跟上,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不仅房地产自身问题频现,特别是债务暴雷、烂尾楼的问题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这样的后果是,不仅影响稳定、金融安全,还会影响经济发展,此前制定的GDP增长指标完成压力越来越大。
鉴于此,国家及时动真格,中央提出了“三大工程”建设。用中指研究院院总监陈文静的话说,“三大工程”配套措施有望加速落地,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这里说的“三大工程”,就是这段时间频繁提及的规划建设保障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这三项工程,有机构专门做了测算,每年由中央财政直接投入或是万亿级别,如果再算上地方的,那将是数万亿的工程,对房地产,拉动经济发展,都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的。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国家住建部已经奔赴多省市调研“三大工程”,抓落实。
当然了,虽然说是三大工程,但像城中村改造,仅适用21个超大、特大城市,对整体市场影响有限,而“平急两用”工程呢,主要是建设旅游、康养等设施,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转为隔离治疗设施,主要是卫生防控方面,与我们房地产关系不大。很多网友关心的则是规划建设保障房这项工程。原因很简单,没房子的,希望有自己的那份,有房子的,担心,现在楼市库存本来就很大了,此时再建设那么多的保障房,这不与提振楼市的目标相冲突了吗?这话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原因在于,表面上保障房和商品房是两个不同赛道,但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人居住的商品房老旧,户型功能有缺陷,物业服务配置较弱,居住舒适度真未必比保障房好。人就那么多,选择了保障房,自然也就不会选择品质一般的商品房了,真有条件,人家直接就奔品质改善房。所以,保障房若大量建设,势必对普通商品房市场形成了挤压,对楼市恢复自然是不利的。那么怎么办呢?专家级官员黄奇帆提出“好方案”,获网友支持。
黄奇帆认为,现在的房地产,正在进行深度调整,为避免房地产硬着陆,一定要采取措施,不能让房地产形成暴跌之势。像销量、地价、房价跌四五十个点,那都是不可以的。为此他提出:
一方面要对现在城市还存在的城中村、危旧房、棚屋区进一步进行结构性、局部性的改造。
另一方面,利用现在处于房价低迷的过程中,与其政府拿钱征地动迁造保障房,不如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卖不掉的商品房作为保障房,使中国城市今后至少有30%的居民是住在保障房、公租房或者各种人才房,这样使得各种相对低收入,或者刚刚工作的、农村进城市落户就业的群体能住在保障房里。这些保障房的支出、租金,大体等于住保障房居民年收入的1/6,使得住在保障房的人群,或者城市住房人群的消费不会受到房地产按揭贷款、租金压力等各方面的约束。
首先要说的是,黄奇帆说提出的这个方案,赢得了很多网友的点赞支持。城中村改造、棚改就不说了,主要是提出让地方政府收购卖不掉的商品房用,用作保障房。毫无疑问,起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完成了国家布置的任务,有保障房提供给需要的人,改善了民生,解决了无房人的居住问题。另一个是,面对低迷的楼市,可以直接达到去库存的作用,当供需实现平衡以后,房地产市场自然也就能企稳了。
而且,他提出了一个原则。居民用于保障房的支出,大体等于年收入的1/6,量化了标准。举个例子,一个人月工资5000元,也就是一个月花800元左右,无论是买这种房子的月供,还是租这样房子的租金,也就这个水平。相对于商品房价格,对大多数中低收入人来说,应该都不会有多大压力,很多网友为此点赞支持。
一些人不清楚保障房受惠的对象是哪些?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内容显示,主要保障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群体、还有城市需要的引进人才等等。在国家98年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教授看来,具体指的就是“一低两新家庭”,即进城的农民和年轻人新家庭,像蓝领工人、教师、复转军人、级别不高的公务员等都在保障范围之列。
不过,也有网友担心,会不会出现此前一些媒体报道的,开着宝马大奔的人却享受保障房福利呢?对此,孟晓苏教授认为,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只要政府全程参与分配管理过程,问题不大。重要的是先要鉴别哪些符合保障条件,然后分先后排好队,他们知道能保障到,不过是早晚而已,对生活就有了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