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000年的汝州文学创作
据(1989--2000版)《汝州市志》记载,1989年后,汝州市的文学创作日益活跃,全市农村、机关、学校先后成立文学社团20多个,文联经常举办文学笔会,开展各种文学交流活动,聘请外地作家、诗人到市辅导,使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作品在地(市)以上媒体发表。90年代中期后,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部分作者“投笔下海”,但仍有上百名作者坚持业余创作。至2000年,汝州市已拥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人,省作家协会会员10人。全市作者共在地(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文学作品1841篇(首),其中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267篇(首),出版文学著作18部。
一、小说
1993年,郭进拴的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汝州市第一部长篇小说。1994年,常文理的长篇小说《橄榄血,情人泪》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彭中彦1989年后相继创作、发表一大批中短篇小说,并于1995年以《黄金女》为书名结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又发表《白鹤云》、《姑奶奶的辉煌》等小说。其他作品,如常文理的《绿豆地》,申甲由的《秋西瓜》,陈雪的《红楼梦补遗》(系列小说),乔铁汉的《乔寨三月》,赵彦峰的(来黑和他的狗》、《赌王》等,发表后都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李永江的小小说《晚景》发表后又被国家级期刊《小说选刊》选载。郭鸿志的长篇小说《天浩》2000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二、散文
80年代末至90年代,全市从事散文创作的作者及发表作品数量均居其他体裁首位。陈雪的《香港,早安》获全国“我看回归”征文一等奖,至2000年,他在全国67家报刊发表《遥远的瓜棚》(台湾《自立早报》)、《黄昏平沙》(香港《新晚报》)、《想象奇迹》(《北京晚报》)等218篇作品。郭进拴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发表数十篇纪游散文。陈凝、陈冰、陈晓3位女作者因竞相发表散文作品,被誉为“汝州三陈”。陈凝的《黑蝴蝶》、《风雨编辑窗》、《真想要妈妈》,陈冰的《乌夜啼》,陈晓的《故乡的红月亮》等作品,受人们称道。李国现、潘慧敏、相黎丽、怡萍、兰村等作者的散文作品,也被报刊刊载。报告文学创作也开始兴盛,彭中彦、郭进拴、常文理、乔当归、赵彦峰、相黎丽等的报告文学作品相继在各级文学评奖活动中获奖。
三、诗歌
80年代后期,常文理在全国各地报刊相继发表《蜻蜓群》、《为黄河写生的大学生》等诗歌百余首,成为汝州诗坛上的佼佼者。在市文联和市作家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市各个文学社先后涌现出徐长江、兰村、浏溪、赵红亚等一大批诗歌作者,其作品刊载于各级诗歌报刊。张宗政、王宣智、张进才、陈雪等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也不断在报刊发表。
至2000年底,全市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人,省作家协会会员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