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纪录片《何以中国》文案大合集!

来源:网络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4-07-09 浏览量:

▷秦汉

01 身处生死瞬间的战场,这些琐碎的牵挂才是战士们心中最坚硬的铠甲。
02 或许他们最后还是生死暌违,家书变成了生死相随的珍藏。
03 秦兵马俑那每一张都迥异的面目,是曾披肩执锐的纠纠雄狮,也是曾被生死离别磋磨的血肉躯体。
04 为己既是为家,为国亦是为家。
05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06 考古的意义:将碎了的信重新还原,我们才成为时隔二十个世纪的读信人。
07 与秦时无两的明月照在汉时的关址上,连流沙和相思也并无两样。
08 与草长莺飞的故乡迥异的风物和习俗,是汉武帝诏书中“欲与乌孙故灭胡”的重托也无法冲淡的忧愁。(解忧公主)
09 她们居毡帐、饮酪浆,白天听着群马嘶鸣,夜晚枕着猎猎风声,对故乡的思念此刻被化作对故土的使命,开始了她们在西域长达数十年的斡旋。
10 四面八方的风无所阻滞地在莽莽平野间来往,雪山、沙漠、戈壁以及镶嵌期间的湖泊与绿洲。
11 但是她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来处,那灼灼的桃花,那冉冉的桑梓,那方方正正的汉字,那绮丽的丝绸,这也是千百年后仍然镶嵌在中国文化里的基因,对故土的眷念始终深深镌刻在骨血里。
12 这位离家五十年的大汉公主,已在遥远的西域看过了将近两万轮的日升月落,古稀之年的她终于踏上了归途。
 
13 岁月轮转,烽火已熄,古道上音尘渺绝,戍卒的书信埋在黄沙下,王侯的宫苑隐在高楼间。而那些城邑、道路、边关、堰渠曾见证着秦汉时期每一个鲜活的人如何在这片山河湖海间努力经营着自己的一生,慢慢垒就矗立历史长河中的巍巍王朝。
14 他们曾仰望星辰,他们曾背负长天,他们曾跋山涉水,他们曾生死离别。他们曾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两千年后今日中国的奠基。
15 看我们的文明在摇篮里的孩提模样,被她稚嫩的笑容打动;看她辽阔的山川大地上蓬勃生长,在五千多年前形成一个可以称为中国的共同体,长成真正的文明;看她经历龙山时代五百年激荡整合,将共同体凝聚为政体,为夏商王朝的诞生欢欣鼓舞;看她究天人之际,由尊帝到尚德,由编户至齐民,完成政体、社会乃至华夏文明的整合。
16 我们自秦汉溯源,探寻何以中国,贯通五千年文明血脉。我们自秦汉传续,虽历五千年而不老,中国依旧如旭日朝阳。
▷摇篮
17 我们只能依据发现地点,给这些远古的祖先命名。他们离开我们太过久远,久远得骨骼已经石化,还执拗地保留着中国古人类独有特征。头骨正中的矢状脊,突出的面部,高而前凸的颧骨、阔鼻,铲形上门齿,下颌的圆枕。
18 在蒸腾的热气中,山洞里的火光明明灭灭,仿佛悬挂在远古文明之路上的一盏明灯。远在数百万年之前,当古猿人开始直立行走的那一刻,他们看到了更远的世界,却也暴露出柔软的腹部,此后漫长的狩猎采集生涯里更需要彼此守护。
19 今天每一种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食物,都曾见证了远古先民们的饥寒与艰辛。他们播下稻种、粟种,从此不再被动等待自然的赐予,而是主动参与到万物生长的过程之中。
20 一万三千五百年前的拂晓。风声、水声、芦苇声、鹤唳声共作,涌到唇间,送入笛声。那是来自远古的一个信号,面对风浪,面朝大海,面向远方,已经建立起我们的少年中国。
 
21 时光已逝,考古学使它们复活,那消失的生命的温度重返人间。
22 百万年来,无边的夜空曾令我们的先祖畏惧,猛兽、寒冷、黑暗、总是一再侵袭的饥饿、随时突然降临的死亡,使每一个夜晚都曾如此艰难和漫长。直到第一双拾取火种的手开始让光亮在寒夜驻守;第一双制作工具的手开始让万物可被改造利用;第一双撒下谷种的手开始为来年种下希望。为了生存,我们的祖先一次次走向远方,平原、山地或是丘陵、海岸,他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聚族而居,生生不息。从此这块苍茫大地上,夜空深邃,群星闪耀,不再惧怕黑夜的人,终于能抬头仰望星河。
▷星斗
23 考古论证止步于此,难以描述生动的场景。
24 那一群群阔步山川间的年轻人,正如我们青春中国,已昂首伫立在文明盛放的前夜。
▷泽中
25 玉琮和玉璧宛然可见黄河上游齐家文化的印记,镂空兽面散发着长江中游后石家河文化神秘气息,鼍鼓之上似能听到来自海岱地区礼乐文化的节拍,陶器上的彩绘图案甚至依稀有东北地区文化之遗风。
26 鼍鼓声沉,石磬声清,铜铃声在更高的频率上带来了另一个声部,另一种音色的和鸣。音乐也呼应着世间浪漫生长的万物,众生皆备,这是初萌于陶寺的合乐之声。
27 时代的战车将由新的王者驾驶,夏王少康面南而立,洛河经山下浩浩东去,南面伊水两岸双峰耸立,如同门阙,西面晨雾尽头是狭长的函谷直通关中盆地。
28 这正是最好的时节,江山丽日,花草芳香。那田间、桑下、城中、殿前,欣欣向荣,一派蓬勃景象。
29 在“何以中国”的追问里,二里头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在此时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文化的转变,开启了以铜礼器为核心,政治权力和伦理秩序合一的三代文明。
30 从此历经沧海桑田,永不离散。 
 
▷殷商
31 文字之于古人如劈入混沌世界的雷电,惊醒并照亮了蛰伏的文明。自此之后,人类有了能够世代累积和叠加的智慧与情怀,万物灵长之文明,永难磨灭。
32 至今这方正汉字的一笔一画间,仍存续着商人眼中那日升月落、风雨雷电的万象,古今攸同。仍维系着这三千多年来每一颗以汉字启蒙的心灵,无问西东。
33 商人好问,问天问地问祖先,凡事他们都要问,直到有一天神不再应答。
▷家国
34 那个时代的风雨如晦扑面而来。
35 而最初在伊洛之间的“中国”势必如滚雪球般,生长成一个灿烂而盛大的政治共同体。
▷天下
36 他坚守一生的雍雍穆穆的礼制思想,在他70岁高龄目见耳闻处,皆是礼崩乐坏。心中的一掬赤血,终究无法剖之以示民众。
37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这一声声穿透混沌的清唳,在未来的历史中将会得到回应。
38 山盟海誓改变不了历史的走向。
39 这天下便如一个无远弗届的同心圆,山河湖海间处处闪耀着碰撞与交融带来的勃勃生机,“中国”的观念遂在这年年烽火里逐渐扩容,正如这金石乐悬,是华夏礼制中最高端的“正声”,各国竞相效仿。
40 回顾奔涌的历史长流,是蹈海踏浪而来的文明记忆。经夏商周而历秦汉,生长在世界东方的古代中国文明跋涉数千年岁月而来,穿梭在生死枯荣的古文明之林间,历风尘霜雪而初心未改,蹈蹚出一条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道路,创造出灿烂盛大的中华文明。
41《何以中国》从始至终,亦是站在考古学搭起的阶梯上,向千百年来成就今日之中国的祖先们致敬。
42 自先人起,便从未更改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情,以及对于和平与统一的刻骨记忆。
43 让我们在这片祖先曾守望过的天下,携手同心,去往那光明盛放的前方。

图片


上一篇:关于残雪,读不懂就不读呗,没啥大不了

下一篇:没有了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