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06-12 浏览量:
只留清气满乾坤! 追忆汝瓷恢复第一人郭遂先生
(题记)1957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上指出“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汝窑和龙泉窑”。通过几代汝瓷人的努力,终于全面恢复了汝瓷,使这一失传了800余年的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生,而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就是郭遂先生,被称为汝瓷恢复第一人。时光流转,郭遂先生去世已经19年,但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求真的精神却历久弥新,至今被汝州人民怀念和传颂。
郭遂,1923年生,汝州市蟒川镇严和店乡大郭庄村人,曾担任汝州市汝瓷厂试验组组长,全国优秀工艺美术艺人。
今年是周总理提出恢复汝窑61周年,也是郭遂先生恢复烧制出汝瓷豆绿釉首批产品60周年,为深入挖掘汝瓷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近日,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汝瓷口述历史档案”研究小组在副教授赵亚峰的带领下,对郭遂先生的后人:长子郭稳现、四子郭广现进行了访问,郭稳现今年71岁,在老家务农,郭广现今年55岁,当年高中一毕业就进了父亲所在的汝瓷厂,一直从事汝瓷釉料的研究,现在一家民营汝瓷企业工作。从他们的口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亲切的郭遂。
因为父亲 结缘汝瓷
郭广现回忆,父亲郭遂与汝瓷的缘分,要追溯到解放前,是因为祖父郭筐的缘故。郭筐虽然祖祖辈辈都是汝州严和店的农民,但他自个却学会了泥瓦匠的活,盖房子是把好手:“爷爷郭筐虽然没有接触过汝瓷,但是我们这儿有名的泥瓦匠,那时候的汝瓷厂叫复兴瓷厂,是当地一些富户合伙办的厂,厂里的窑炉都是爷爷帮着盖的,在爷爷推荐下,父亲来复兴瓷厂做了学徒,那一年郭遂才17岁,最开始学习拉胚技术。”当时的瓷厂以生产粗瓷为主,比如碗、盆之类民用生活瓷。虽然没有文化,但郭遂十分勤奋,很快掌握了拉胚技术,并成为厂里主要的匠人。
解放后,原瓷厂经过改造建立了国营临汝县汝瓷厂(临汝县,1988年撤销,今汝州市)。新社会,新工厂,对生产和技术都有了新的要求,郭遂还专门跟随从神垕请来的老艺人苗绍华学习过配釉和施釉。长子郭稳现说:“恢复汝瓷是58年后的事情,58年后开始大跃进,事情起初并不太清楚,可能对恢复汝瓷生产有这一项,厂里重视他,把他抽出来,从事研究这项工作。”其实,这一年,周恩来总理发出了“发掘祖国文化遗产”的号召,当时的洛阳地委和临汝县委把汝瓷恢复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而郭遂技术比较过硬,而且根正苗红值得信赖,就成为汝瓷试验组的负责人。从此,郭遂先生开始了汝瓷的研究与恢复工作,但汝瓷恢复之路却是十分坎坷和艰难。
郭遂的长子郭稳现在汝州市蟒川镇大郭庄村接受采访
艰难探寻 发现矿石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汝瓷产于汝州而得名,之所以名列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并成为皇家御用瓷器,其“似玉非玉胜似玉”的质感以及典雅独特的釉色是其重要特征,特别是其“千峰碧波翠色来”的天青色汝瓷,一直为历代学者、藏家所尊崇。但古汝瓷烧制时间仅20多年,随着金兵的入侵中原、宋室南迁其烧制技艺逐步失传。别说恢复汝瓷的烧制,当时的人们连汝瓷是什么样也没有见过。从小在山沟沟里长大的郭遂也只是从一些年长的老匠人嘴里听过许多汝瓷的传说。
汝瓷的器型,还好解决,郭遂向郑州的一位老收藏家请教,这位收藏家凭记忆给他们画了几个图样,但釉色却难以用语言表达。怎么办呢?这也成为汝瓷恢复的难点。郭广现说:“汝州严和店包括南山都有古代窑址,各种碎瓷片包括古汝瓷片有很多,一下雨土地表面就一层。他根据这些瓷片颜色为釉色的参照,寻找制作釉子的矿石。
汝州市蟒川镇严和店古代瓷器窑口遗址
“找石头是件工作量很大的事情,为此父亲走遍了汝州的沟沟岭岭。”在郭广现的带领下,我们驱车来到了汝州市蟒川镇的蒋姑山,寻找当年郭遂先生发现矿石的地方。在山路崎岖的罗圈村,郭广现给我们指出这是郭遂先生当年发现矿石黑石头的地方,它是烧制汝瓷主要的着色原料。他说:“这个地方离汝瓷厂有二十多里地,山的一边都是悬崖,那个时候没有公路,父亲都是步行到这里找矿石。”接着往山里走,我们又来到了草沟村,这是郭遂先生发现汝瓷釉料另一种重要原料黄长石的地方,“父亲发现矿石很不容易,山里的矿石少说有几十种,究竟哪一种会起作用,谁也不知道,父亲每次将新发现的矿石都带回厂子捣碎、制成釉子进行反复烧制,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后来发现这种石头(黄长石)烧了之后能成色,单独烧就能成青色。”
发现汝瓷釉色的矿石,这是郭遂先生对汝瓷恢复烧制的重大贡献,郭广现说,直到现在,汝州市所有的汝瓷企业使用的还是这几种矿石。
郭广现制作汝瓷
郭广现(图左白衣)与汝瓷口述历史档案的师生在蒋姑山上探寻父亲郭遂发现的矿石所在地
痴迷汝瓷 深入研究
1959年,郭遂先生带领试验组成功烧制出了汝瓷豆绿釉,雕花的大花盆被摆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向新中国10周年献礼。虽然严格说早期的产品还显得不够成熟,但标志我国的汝瓷恢复研制从此迈出了第一步。1971年汝瓷厂的产品在广交会上一亮相就被一抢而空,甚至连次品也不放过,郭广现给我们讲了一个趣闻:“父亲做试验的那种,咱认为有的是不合格的产品,但是广州的外商们来了以后,那他那喜欢的很,他都成箱子买,都发走了。实际人家是搞古董的,人家懂那种东西,那东西发到国外都很值钱。”
1979年8月16日,郭遂先生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受到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接见
因为在汝瓷上的贡献,郭遂先后受到过邓小平、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而谁能想到,这位汝瓷研究第一人却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匠人,全凭着一腔热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为了早日研制出汝官瓷天蓝釉、天青釉,他除了在工厂试验外,还在家里自建了一座小窑,全部自己花钱买砖买煤,以便自己有了新想法后能够随时进行烧制试验。长子郭稳现告诉我们:“那时候我二十多岁,父亲带着我建窑,因为我是老大,建窑和建烟筒都是我。建好后父亲把矿石捣碎制釉,父亲识字不多,但有自己独特的符号来记录每次试验的矿石配比,量量砸砸,自己琢磨着烧。尝试烧古董瓷瓶,因为上釉配比不结合,最终没有烧成。”
在郭广现的记忆中,此时的父亲更忙了:“我的印象中就是他基本上成天就在厂里面,对我们子女关心不多。我们九个孩子都是大的带小的,我小时候为了贴补家用经常到瓷厂去拾碳渣。”一直到1982年郭广现也进汝瓷厂当了一名工人,郭遂的研究还在继续。
1983年汝瓷天蓝釉成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1988年汝瓷天青釉烧制成功,标志着汝瓷的全面恢复。
默默无闻 不慕名利
当问到如何评价自己父亲的时候,郭广现和郭稳现不约而同地提到,父亲很低调,对于名利他不在乎,一门心思潜心研究汝瓷。郭稳现说到:“父亲对名利这方面,他不会拿着东西来回跑,到处宣传自己对汝瓷的贡献,父亲就是实实在在做具体的事。现在社会上也好多种人,有的是能说,但不一定能做,老父亲他属于能做但他不能说这种人,都是踏踏实实做事的这种类型。”
在大儿子郭稳现看来:“父亲很孝顺,对家庭上是负责的。在瓷厂那发的馍菜,他不舍得吃,端回来给爷爷吃,那时候生活比较紧张,这些我都记忆深刻。父亲虽然整日的忙碌,但他的心里还是牵挂着孩子们的。父亲非常的低调,我记得最明显的一次,79年,他在我们县里开会,当时汝州市的县长还是书记,因为当时父亲在汝州也有威望了,县长跟他在宾馆里谈工作很晚了,就让他在那里睡。谁知道他睡到半夜,起来穿上衣裳就跑了,他不喜欢这样。”两个儿子回忆起父亲当年的趣事,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
走在蒋姑山的山路上,望着逶迤的群山,郭广现告诉我们,在他的记忆里,父亲郭遂常常身背一个大背包,里面装满石头,步履蹒跚的走着。
郭遂先生在那难忘的岁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一心只为汝瓷的恢复与发展,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汝瓷事业。1999年当他逝世时,有一副挽联这样写道:“五十载沧桑路契而不舍,八百年古汝窑重现蓝天”。(文:姚珊珊/图:陈英英 马丽娜 陈刚/指导老师:赵亚峰)
汝州市蟒川镇蒋姑山峰峦起伏
平顶山学院“汝瓷口述历史档案”的师生与郭广现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