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如果打开北宋的地图,那么你就会发现,北宋的面积似乎比秦朝都还要小上一些。
事实上,一直都有历史学家认为,北宋应该是中国的又一个南北朝时期。
而和北宋并立的那个国家,则是由一个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的民族,契丹所建立的!
只看国土面积的话,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甚至要比北宋大上不少,再加上他们还控制了丝绸之路,以至于当时的西域诸国,以及中亚的阿拉伯人认为契丹才是中国正统。
那么,契丹人是如何崛起的呢?
在公元5世纪初,伴随着鲜卑人和柔然人的战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契丹人逐渐兴起了。
只不过彼时的契丹依旧非常弱小,只能依靠强大的突厥人生存,并且也尝试南下。
然后就被打了个满地找牙,隋炀帝时,因为契丹进犯幽州,大将韦云起就率兵出击,斩杀数万人!
而等到唐朝建立后,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武功赫赫,连不可一世的东突厥都被其所灭,于是契丹又在大贺氏的率领下,投靠了唐朝。
但是两者的关系却依旧时好时坏,比如说在武则天时期,契丹趁着武则天大肆屠杀武将的机会进兵河北,竟然一路杀到了幽州城下,重创了唐军!
此后在唐玄宗时,伴随着大唐募兵制的全面推广,一只又一只的精锐边军将大唐的面积扩展到了极盛,也让契丹这些周边部族瑟瑟发抖。
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安禄山就是靠杀契丹人起家的,虽然说安禄山后来确实背叛了大唐,但是其担任边将期间,确实也算尽职尽责。
安史之乱后,河北三镇虽然极大地损害了中央集权,但是他们在边疆防御上确实也起到了重大作用。
至少契丹人就被他们看得死死的,一直没有南下的机会。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执掌契丹,并率兵南征北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但是由于北方藩镇的强悍,始终没有找到南下的机会。
直到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想要起兵反叛,向耶律阿保基之子耶律德光借兵,并不惜割让了燕云16州,这才打通了契丹南下的道路。
也正是借着这股外力,石敬瑭终于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后晋,不过在他死后,继任者石重贵终究还是丢了皇位。
耶律德光击败了后晋的军队后,大摇大摆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了洛阳。
但是很快,由于其部队的残暴激起了中原人民的反抗!
在那个中原男儿依旧还是能征善战的年代,即使皇帝投降了,可是中原的百姓依旧靠着自己手中的刀剑赶跑了契丹人。
连耶律德光都死在了中原,被做成了腊肉,送回了草原!
契丹人的中原之梦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可惜的是,中原门户燕云16州,却依旧被契丹人所控制。
或许是吸收了中原的教训,为了安抚这些汉人,辽国聪明的实行了一国两制。
应该说这是个相当聪明的选择。
当然了,在经营燕云的同时,辽国也没有忘记继续南下扩张。
彼时虽然中原依旧处于动荡之中,但是由于民风过度彪悍,使得辽国一直都占不到什么便宜。
甚至在公元959年时,周世宗柴荣率军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得辽国丢盔弃甲,几乎就要收复燕云了。
令人想不到的是,眼见大功即将告成之际,周世宗却得重病,在不久后就与世长辞了。
之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辽国也在抓紧时间休养生息,巩固防线,准备迎接中原的北伐。
虽说宋太祖的上位手段确实不光彩,但好歹赵匡胤是正儿八经能打仗的皇帝。
两次北伐将北汉打得奄奄一息,可惜的是,赵匡胤也没能够走到最后。
公元976年,赵匡胤在迷雾重重之中去世了。
而接替他的则是他兄弟,那位高梁河车神,宋太宗匡义。
在继位后,宋太宗先率兵消灭了奄奄一息的北汉,随后又趁着辽国萧太后刚刚掌权的机会,北伐幽州!
此战中,宋国大概动用了12万的部队,都是百战老兵,而辽国共出动五万部队。
论兵力,宋军占了绝对优势。
但是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比拼纸面数据的游戏。
此时的宋军,由于刚刚打完一场灭国之战,虽然士气旺盛,但是后勤储备已经有所不足。
再加上幽州城池坚固,天气又日渐转冷,所以将军们都劝宋太宗暂时退兵,休养生息。
可惜,宋太宗认为靠着兵力的优势,怎么打都能赢,结果就是被辽国打得狼狈大败!
最令人感到可气的是,在宋军出现败事后,宋太宗这位大军主帅竟然命令自己的禁卫班直,带着自己逃命,完全不顾大军的死活!
要知道,夫战,勇气也。
大军即使有战败的趋势,但只要将领用命,可以凝聚士兵。可宋太宗这一逃,直接就让整个宋军的士气跌到了谷底!
结果就是十数万精锐,几乎一朝丧尽!
至于宋太宗,则令人不得不服,竟然硬是靠着一辆驴车从辽国的骑兵刀下,逃出生天。
让人不得不怀疑,后来的宋高宗那么能跑,是不是也是继承了这位祖宗的优良基因?
不过,北宋到底家底要比辽国大?经此一败后,宋太宗又休养生息了几年,公元986年又一次发动了北伐。
这一次,宋军投入兵力20万!
奈何,由于宋太宗的胡乱指挥,依旧是惨败而归。
当中路军的主力部队被辽军偷袭后路后,东路军并没有按照计划及时支援,反而因皇帝的诏令选择撤退,使得中路军十万儿郎,因为后勤不济,最终溃败,全军覆没!
随后,辽国又靠着骑兵的机动力攻击西路军,最终造成了杨继业的惨死!
经过这两次大败后,北宋的皇帝算是彻底蔫了,再也不敢谈北伐的事情,转入了积极防御状态。
不过辽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内部的斗争极为激烈,以至于经常出现幼主临朝的状况。
再加上北宋的皇帝虽然不怎么样,但是手下能打的将军却从来不少,所以,看上去辽国处于强势地位,其实也是奈何不了北宋。
就这样,在公元1004年,由于实在是谁也奈何不了谁,辽国和北宋议和,这就是所谓的澶渊之盟,北宋每年给辽国上供以此来换得所谓和平。
说一句,主持了这项屈辱盟约的宋真宗,竟然还有脸在事后去泰山封禅。
使得原本很受帝王吹捧的泰山封禅,成了没人要的臭鸡蛋。
在此之后,宋辽两国确实没再怎么打过大仗。
和平固然是好事,但是忘战必危啊!
长久的和平,让曾经骁勇善战的契丹人日益衰落。
当来自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崛起时,另一个时代就开始了。
公元1125年,辽国的天祚帝率领大军攻打反叛的女真人,却被女真人的领袖完颜阿骨打,打得大败而归!
之后,女真人势如破竹,从辽东一路向北杀入草原,在短短几年内就占据了辽国东部的大片领土。
随后,北宋也借机北伐攻取燕云。
辽国退出了中原。
但是辽国却并没有灭亡,契丹人的历史也远远没有结束,因为他们还有一位英雄,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眼见中原已经没有族人的容身之地后,便索性带着部分族人一路向西,迁到了中亚地区。
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契丹人重新找回了自己祖先英勇善战的风采,东征西讨打下了一个偌大的帝国,这就是西辽!
可惜的是,在13世纪初,伴随着蒙古铁骑的西征,西辽也灭亡了。
大多数选择了投降。少部分人则继续向西跑。到了今天的伊朗附近,建立了“后西辽”,并又坚持了一个世纪,才被灭亡。
从此以后,在中国的史书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契丹这个称呼了。
那么,他们又都去哪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20世纪的80年代就已经找到了。
原来,当时在中国辽宁阜新市,有一位名叫叶长青的人,向政府上交了一份族谱。
这份族谱的历史相当久远,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
上面显示着,这位叶长青就是契丹皇族,耶律氏的后人!
而这位叶长青的名字,虽然听起来是汉人,其实是少数民族“达斡尔族”。
该民族一直有个传说,即他们的祖先是在元朝时,被皇帝派来修长城的。
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达斡尔族很有可能就是契丹人的后人,但依旧需要更加直接的证据。
2004年,考古学家从一处辽国的墓地中,找到了保存比较完好的契丹贵族遗体。
接下来就是用科技来推演历史的时刻了。经过DNA鉴定后,科学家们确定,达斡尔族就是契丹人的后代!
根据DNA鉴定的结果,再结合民族传说以及史料记载,历史学家们推测:
在西辽灭亡后,那些契丹人也被蒙古人编入了军队中,而后被派往各方征战,并散落四方。
一部分在和其他民族的混合中,彻底消失于无形,而还有一部分幸运儿由于族群的数量够多,保留住了本民族的DNA。
不过不管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管如今的契丹人到底是哪个民族的祖先,他们如今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