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敢和秦桧硬杠的牛人:明明可以做文豪,却偏偏要去做武将!

来源:未知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07-09 浏览量:

提起他,我犹豫了很久,一直觉得可以写点什么,可又迟迟下不了笔。

熬着写了点,看着又不是那个味儿,根本没有写出他的风骨,他的特色,想了想又给删了。

可越是看,越觉得该为他写点什么。

于是电脑又打开了。

修修改改就有了下面这篇文字。

在南宋的历史上,他的表现没有辛弃疾那么耀眼,活脱脱地武将愣是将自己逼成了 “词中之龙”,也没有陆游那么深的爱国情操,通过诗、词、书法将自己的爱国情操深深映入了骨髓,让人难以忘怀。

即便是如此,提起他的名字,依然让人肃然起敬。

史载,他每作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后人评价,他上承苏东坡,下启辛弃疾。

宋高宗赵构赞扬他:张栻孝祥词翰俱美,必将名世。

著名诗人杨万里则为他留下了:当其得意,诗酒淋漓,醉墨纵横,思飘月外。的诗句。

他23岁中了状元,做官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疏请昭雪岳飞。

他的朋友劝他:锋芒太露,对你不是好事,要学会收敛啊。

对此,他豪气干云连发三问,问得天下无以为对。

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

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

知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

寥寥数语,绝对算是南宋最有冲击力的问答,即便是今天,读来依旧觉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他就是南宋第一号男神张孝祥。

公元1132年,方广寺的僧房中传出一声孩子的啼哭,南宋第一号男神张孝祥出生,此时“靖康之耻“刚刚过去5年,风雨飘摇中建立的南宋江山并不稳固,举国上下都带着一股紧张之感。

父亲张祁仅任小官,张家在鄞县又无田产,所以他的童年过得并不快乐,每天睁开双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与自己的好友陆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世家生活相比,他是贫民窟的幸运儿。

贫民想要出人头地,路只要一条----读书。

这一点,他在南宋说第二,绝对没有敢说第一。

用现代的话说,有的人唱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唱歌道人;有的天赋高;又聪敏,不消多少辰光,就是艺术家。张孝祥就是后者,他似乎天生就是来读书的,《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宣城张氏信谱传》说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

换而言之,别人几十年干的事,他只用了几年就做出了成绩。

公元(1147年),张孝祥十六岁,顺利通过了乡试考试。

这是人生的第一场考试,他玩得很轻松,2年后,再一次顺利通过了人生第二场考试。"再举冠里选"。这样的战绩,在宋代也是前几名的存在。

如果说,这只是辉煌一个落脚点,那么5年后的高考绝对是辉煌的终点。

公元(1154年),张孝祥参加了人生最后一场考试----高考。这场注定要载入历史的考试,南宋史上最牛的一届“高考生。”都出现在这一年。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陆游、秦埙都在这个榜单上。

 

明明可以做文豪,偏偏要当武将

 

张孝祥不会知道,因为他的出现,直接打破了宰相秦桧的安排,按照当秦桧的意思,这一年的状元郎应该是自己孙子秦埙的,却不想被张孝祥给半路截胡了。
到手的状元却飞了,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据说秦桧当时就找宋高宗询问原因了。
宋高宗倒也不含糊,直接给出了终极答案。高宗酷嗜翰墨,于湖张氏孝祥廷对之顷,宿醒犹未解,濡毫答圣问,立就万言,未尝加点。上讶一卷纸高轴大,试取阅之。读其卷首,大加称奖,而又字画遒劲,卓然颜鲁。上疑其为谪仙,亲擢首选。
意思说,我读张孝祥的文章,连连叫好,不光文章好,书法也好,相比之下,你孙子就差太多了。
对此秦桧很不服,找到张孝祥问:“你诗歌学的是哪一家,书法学的又是哪一家?”
张孝祥正色以对:“本杜诗,法颜字。”(诗歌学的是杜甫,书法学的是颜真卿)
秦桧笑曰:“天下好事,君家都占断!”盖嫉之也。“天下好事都让你占尽了!让人好生妒忌。

哈哈, 不好意思了,老天就是这么眷顾我,我也没办法,要不,您让你孙儿去学一学?

据说,秦桧气得差点吐血。

宋朝的疆土决定了宋代的文人没有唐朝那么多的潇洒,他们更多地思考如何挫败对手,如何恢复祖宗的荣耀,所以很多的读书人读书考科举并非完全是为了站在庙堂之上慷慨陈词,而是为了上战场。

我们可以这样说,读书考科举是为了更快更好的上战场。

这样的表率很多,北宋范仲淹、韩琦、章楶,同时代的就要辛弃疾、陆游,就连一介女流李清照也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伟大理想。

再好的文采,再好的名声都比不上走上战场与敌人厮杀一场,为国家,为百姓,为自己收回祖宗的疆土来得让人热血沸腾。

这几乎是所有大宋男儿心头的红玫瑰,男神张孝祥也不例外。

刚登上政治舞台不久,张孝祥便提出了主战的口号,对待敌人哪有畏畏缩缩的道理,求得一时的安全,可求不了一世的保障,唯有打,才是唯一的出路。

为此,他做出了一件让秦桧一党恼羞成怒甚至恐惧的一幕,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早上,他上疏为岳飞鸣冤,他说:“岳飞卒于狱,时廷臣畏祸,莫敢有言者,公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忠勇天下共闻,一朝被谤,不旬日而亡,则敌国庆幸而将士解体,非国家之福也”----《信谱传》,这么好的英雄从小精忠报国,却死得这么惨,是不是亲者痛仇者快,是不是国家的巨大损失,“今朝廷冤之,天下冤之,陛下所不知也,”天下人都知道岳飞死得太冤,只是陛下被蒙蔽了,既然我们错了,怎么办,那就该知错就改 “当亟复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义,播告中外,俾忠魂瞑目于九原,公道昭明于天下。”要给岳飞恢复名誉,厚待其家人,这样,才能为英雄正名、凝聚大宋人心。

我大宋从不缺热血男儿,缺的是敢于打的勇气。

这么公开指责秦桧,结果可想而知了。

恼羞成怒的秦桧直接动用了雷霆手段,指使党羽诬告其父张祁杀嫂谋反,将张祁投入监狱,严刑拷打,就此引起出了张孝祥。

大好的前途差点就彻底毁了,总算老天有眼,秦桧没多久就死了,张祁给放了出来,张孝祥顺利渡过了人生的一道关口。

按说有了这样一次教训,张孝祥应该有所收敛。

但从他的表现来看,他的人生字典里似乎没有收敛这个词,人嘛就该坚持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因为一两次的挫折就变得畏畏缩缩呢?怕事,我读什么书,考什么进士,硬钢什么秦桧,我傻啊。

应该说,这份理想在南宋的初年或多或少有点不合时宜,却十分珍贵。

坚持一时理想的人,那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能坚持一辈子理想而不改变初衷的人,那是男神。

因为硬钢了奸臣秦桧,他成了朝廷最耀眼的明星,出色的才华,优美的书法,加上洒脱的个性,高人的一等的理想,他几乎活成了整个南宋官员最想要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没有妒忌是不可能的。

所以画面几乎不用多想都能看得到,皇帝很欣赏他的才华,火箭提拔,一夜之间,他官至中书舍人,肉眼可见,他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光明。

剧情到了这儿就演成了所有狗血剧的画面。

因为表现亮瞎了众人的眼睛,他经常遭人陷害,汪彻一纸弹劾,他被罢官,退出了庙堂。

赋闲期间,一件大事给了他从未有过的希望。

绍兴和议以来,宋金二十余年的和平,最终被刚刚上任的皇帝完颜亮打破了。一直对南宋钱塘十分迷恋的完颜亮,亲自统兵六十万,号称百万,分兵四路南下,先后从精锐中挑选了5000人作为攻打南宋的先锋部队,并大言不惭的夸下海口:“取江南,此五千人足矣。”

敌人突然撕毁了合约来拼命,即便是一直主和的官员也不好在说什么。

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你还妄想重新签约么?

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和出来的。

基于这个舆论压力,一直主和的宋高宗也不得不下令备战,命抱病在身的名将刘锜为统帅,前往镇江指挥。

随后,虞允文当机立断,决定越级行事,亲自指挥军队,一举烧毁金军战船300余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明明可以做文豪,偏偏要当武将

 

得知一个不可思议的好消息,张孝祥十分兴奋,当即挥笔写下一首《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白雪洗刷了金人掀起的战尘,大江已很平静了,令人高兴的是采石矶之处,掀起的惊涛骇浪连天涌浮。

回忆历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小谢建功立业的地方,看到这一切,我也应该像东晋的祖逖一样,击楫发誓在渡江的中流,恢复中原啊!

面对这样的喜悦,一波接着一波而来。

张孝祥复官了,除此之外,一直主和的赵构退休了,大宋的老板换成了孝宗赵眘,这位南宋最有血性的帝王,登基的第二个月就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张浚共谋山河大计,一切看起来竟是那么顺。

作为主战派的拥护者,他知道没什么比内部稳定更重要。

为此,他亲自上演了孤身定叛乱的壮举。当时他刚到江西抚州担任知府不久,治内的临川县驻军因军饷被克扣发生哗变,叛乱者占领了府库。在一干地方官员吓得纷纷跑路,这种背后捅刀子的事,他怎么能看着不管呢?

他一人一马,纵马闯入乱军营地,先找到几个下级军官,说:“你们一定要犯上作乱的话,就请先杀了我这个太守。”被他气势所迫,对方不敢动手,对他说出了此番叛乱的应由----军饷被克扣。

得知原因,他当即下马,提笔写下几封檄文,命人张贴各处,谕示:听从官府命令的,就地待命,可以不死。同时命人取府库中的银钱,发放给士兵,场面迅速得到控制。同时,他抓住组织哗变的几个骨干,当场斩首示众,一时全军震慑,自知有罪的士兵伏在地上,不敢仰视。哗变得以平息。

这一年,张孝祥刚刚站在30岁的门槛上。

经此一战,他的威名却从此响彻天下。

张浚乘机向孝宗皇帝推荐张孝祥,称其“可负事任”。但因张浚统帅不利,大好的局面就此被破坏,轰轰烈烈的隆兴北伐也以失败告终,朝廷的风气开始走向了议和。

唯独,他依旧在不断地给孝宗皇帝上书,主战收复中原,一时的失败不算什么,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努力奋斗,就能成功收复中原,而一味求和苟安,是不可取的。

皇上,我们不缺热血啊。

但能坚持理想的人实在太少,现实的冷漠早已毁掉了许多人心中曾经的那个梦想。

此后的日子,他是造福一方的官员,是忧国忧民的词人,是书写爱国情操的书法家,却不是一个战士。

短短几年,他的业绩惊人。

明明可以做文豪,偏偏要当武将

 

“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并海囊橐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次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宋史·张孝祥传》

这些人人羡慕的东西,终究不是他想要的,那股滚烫的血液再没有沸腾过。

公元1169年,心灰意冷的张孝祥请辞获准,回乡退隐,绝意仕途。

遗憾的是,这样的杰出青年、优秀官员,却因官场倾轧而辞职归隐,旋即因中暑,急病而亡,年仅38岁。

听闻张孝祥的死讯,宋孝宗长叹:“用才不尽……”

遗憾的是,他只活了38岁;更遗憾的是,这样一个致力收复中原的战士,却跟辛弃疾一样,留给后世的身份,却是词人,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而不是挥戈北上收复河山的功勋……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