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功不唐捐,有为必成!《汝州古山寨》出版发行 ​

来源:汝州文化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4-04-18 浏览量:

导语:

《汝州古山寨》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记录汝州域内古山寨概貌和整理、挖掘其丰富文化内涵的专著。全书共收录汝州境内目前寻访到的、建筑遗迹比较丰富的古山寨79座。作者除了详细记载每座山寨的概况之外,还附有山寨分布图、山寨方位及坐标(均以卫星地图为准,用经纬度精确标示),并根据寨中碑碣、史书记载、卫星地图标示、附近村民世代口口相传等,仔细考究每座山寨名称的来由和建筑年代,严谨认真,缜密周详。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在详细记述古山寨的现状后,还在每座山寨后面标有到此游览的线路。本书可谓一部汝州古山寨历史的汇编,同时又是一部丰富的地理文化专著,更是一部助推汝州全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工具书。

                    ——————陈凝

阿贞,真一奇女子也。以己之力,侠女柔肠,凭着对人文地理的一腔热爱,对摄影芝术的独道追求,跋山涉水追根求源,用镜头与妙笔记录了汝州七十九座山寨的前世今生......终于推出《汝州古山寨》煌煌巨著,补正史之空白,挽风貌将飘零,功莫大焉。阿贞堪称汝州的徐霞客,作品堪称汝州古寨的《水经注》,值得大赞!

                       ——————白马涉水

陈素贞《汝州古山寨》之出版

汝州山寨今尚存,风摧雨侵渐无痕。

时过千载岂得见,幸有古书读阿贞。

                     ——————杨光照

汝州七十九座古山寨探寻纪实

          陈素贞/文图

汝州地区的寨堡,可分为“山寨”和“村寨”两个类别,其作用都是为了防御来犯之敌。​

所不同的是,村寨多建在平原地带,是以村子为单位、可长期居住的固定场所;山寨则是建在奇险的高山之巅、或者陡峭的黄土高台之上,是一种临时性的避难场所。​
 

 村寨位于平原地带,驱车即可到达。而山寨则因藏匿于高山之巅,山高路险阻碍了人们的视野,故而很少有人能够看到它真正的容颜。
截至目前,汝州仍有79座古山寨,分散在汝州东北、西南和北部的群山之间。​​

萌生将汝州古山寨用影像和文字资料保存下来的念头,源于2008年春。那是人间最美三月天,阳光柔媚,杏花初绽,我跟随朋友们到大峪登山。当我奋力登上高山之巅,第一次邂逅虎踞龙盘的古山寨,看到那做为历史见证、正在逐年残破的古建筑时,心中的敬畏之意油然而生,同时,也被它的沧桑和雄伟所震撼。
 

细想在那动乱年代,我们的先民为了保护生命财产,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和努力,才能将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垒砌在我们徒手攀登都觉得艰难无比的陡峭山巅啊。

 
回来后,我想查找有关汝州古山寨的资料,但有文字可查的只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几座,且很多文字几乎都是转抄复制。再加上文多图少,无法真正了解山寨的现状和内涵。​
 
 汝州是否还有其他山寨?它们都分布在哪里?现状如何?里面蕴含着怎样的故事?这些疑问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促使我下定决心,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寻访古寨之行。
 
想法很简单,拍摄古山寨的道路却艰难而漫长。因为山高路险,困难和危险几乎伴随着我的每一次行程:
 
难忘艰难登上白云寨,却因烈日高照而险些中暑,孤身躺在草丛时的凄然无助......​
 
难忘行走荒山野岭,四处寻找蒋姑寨,却意外撞见持枪歹徒时的惊慌失措.....
 
难忘攀登红石寨,失足摔倒荆棘丛中,双手鲜血淋淋时的疼痛无比......​
难忘三探摩天岭,却遍寻不见摩天寨时的迷茫.....​
 
难忘步履蹒跚登上磨盘山,却因山顶风声呼啸无法航拍时的着急无奈.....​
 
难忘攀援尖山突遇暴雨来袭,任凭大雨将自己浑身淋湿,却只顾将冲锋衣包裹相机时的手忙脚乱……​

难忘登山途中,相机意外摔坏时的懊恼不已......

难忘为拍山寨雪景,小心翼翼踏雪行走山崖边时的胆战心惊......​
 
时间到了2016年,在这几年中,我在工作之余,利用一切机会四处寻访有关山寨的踪迹,并亲自登上高山,用相机记录山寨伫立群峰之巅的雄姿;走进村舍,用走访收集到的文字信息描述山寨残破的身躯。​
正当我满怀信心,准备将寻访到的几十座古山寨资料集结成册时,无人机的出现彻底打乱了我的计划。​

在曾经的走访拍摄过程中,我依赖的只是手中普通的佳能50D和尼康750相机,由于相机镜头视角的局限,无法像无人机那样可以从空中俯瞰,展示出耸立于山巅的山寨全貌。怎么办?是就此停下脚步,还是再将这些山寨重新走上一遍?我犹豫不定。

因为如果在平原地带拍摄村寨,不用费太大的体力,驱车即可到达。但山寨大都位于危崖高耸、人迹罕至的山顶,在起到防御作用的同时,不但给当时修建寨子的人们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让我们这些慕名前来的拜访者吃尽了苦头。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够体会。​

 地势险峻,山高路险,这些都还好克服,最难的是,当你访遍亲朋好友,最终得到一条线索而慕名前往时,却因山寨荒芜太久,上山的小路早已被荒草和灌木丛所掩盖,以至于寻觅不到上山的路径。很多时候都必须要找向导带路,请老乡拿着砍刀在前面披荆斩棘,才不至迷路于荒山野岭。

 而等你费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山顶的时候,或是因为风大无人机无法升起,或是因为天气变幻、云遮雾绕而无法拍照,最终不得不无功而返。
再加上一年之中可以拍摄山寨的时间非常有限。夏季由于山中植被茂盛,几乎坍塌殆尽的山寨痕迹就会被浓密的绿荫所掩盖,无法拍到真实的山寨全貌。​

 到了寒冬时节,白雪覆盖四野,登山的危险系数自然加大不少,再加上万木凋零,灰蒙蒙的一片,拍摄出来的照片自然也就少了那么一点韵味。​
 最关键的还是体力问题,每次登山,因为需要时间长,除了要背上相机、无人机之外,还得带上测量工具和吃喝用物等。硕大的背包常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更别提还要徒手去攀登那些陡峭的山崖。​

巍峨的高山,陡峭的崖壁;寒冬季的积雪,酷暑时的荆棘;头顶的烈日,脚下的乱石;肩背无人机,手中拎相机......​

每拜访一个山寨,至少需要一天的艰难攀爬,方可到达。有时候,为了拍出山寨在晨光中的雄姿,还需要扎帐夜宿山间。

其间所耗费的精力、体力可想而知。运气好时可以拍摄到所需要的清晰照片,如遇到雾霾或者大风,那么,这一日的辛苦攀登顿时便化为了徒劳。
 

明知道前途困难重重,但深陷其中的我,此时已无力自拔。思忖再三,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再用几年时间,将曾经拍摄过的山寨重新走上一遍,力求用无人机航拍这种上帝的视角,把山寨最直观、最清晰的画面展示给大家!

过程虽然艰辛而漫长,但值得庆幸的是我身边有很多热爱家乡山水的朋友们,他们在我走访的过程中给予了我无私的支持和莫大的鼓励。
 

他们或是利用工作和老家在乡镇的便利条件,寻朋问友,帮我走访到一些位置非常隐蔽的山寨;或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同我上山实地查看;或是将他们所能翻阅到、有关古寨的文史资料找寻出来,供我参考、学习。

2020年7月,在《汝州古山寨》文字和图片基本整理完毕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确认山寨的历史脉络,我和汝州市档案局赵方方副局长一起,前往郑州参加了全形拓学习班。
 
回来后,我们利用所学到的技术,再次攀登上保存有古碑刻的十几座山寨,风餐露宿,辛苦数月,将其中的碑刻尽可能完整地进行了拓印。然后邀请汝州文史界的老师们,共同对拓印下来的文字仔细甄别,特别对其中有关山寨的年代和历史进行逐一核实,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古寨史料的准确性。
 
十多年来,从寻找山寨位置到登顶查看;从相机拍摄到无人机航拍;从丈量山寨概貌到走访寨子变迁;从拓印寨中碑碣到查阅相关史料文献....平均每座山寨都要前往数次、耗时数日才能弄清其中原委。
 
时至今日,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将这些山寨的文字资料和纪实图片整理成册,并配上到此处去的线路图和卫星坐标,以期让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朋友们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这些充满历史沧桑、见证汝州发展的文化遗存。如今目标已经实现,也算是我作为汝州人,为家乡略尽了一点微薄之力吧。

 

大众文化